浅析晚明心学下杂剧创作矛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晚明心学下杂剧创作矛盾

浅析晚明心学下杂剧创作矛盾   摘 要:晚明,陆王心学占据其文化宗主地位,反对封建礼教,倡导个性自由。汤显祖深受影响,抨击传统礼教,尤其在关注男女恋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他的《牡丹亭》创作于这一时期,通过塑造杜丽娘爱自然、爱自由、爱生命的反封建反传统的女性形象,为后世展示了他的“至情论”思想,极具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进步意义,但从与陆王心学主张的众多契合之中,也存在着些许矛盾,这关乎作者自身局限,更关乎时代束缚 关键词:杜丽娘;柳梦梅;梦;矛盾 作者简介:唐小梅(1995-),女,汉族,四川中江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1 一.情寄梦境,虚实差距悬殊 《牡丹亭》中,杜、柳二人的爱情经历了灵与灵、人与鬼、人与人恋爱三个阶段,引人入胜的便是第一阶段――梦中定情。在《惊梦》这支曲子中,杜丽娘初见柳梦梅, 便“两情相和”,与他共成云雨之欢,这时的爱情是自由自在的,是杜丽娘爱情的理想模式,这场“美丽”邂逅直接引起杜丽娘二次游园《寻梦》情节,梦中相会,梦中相知,且看此梦,是在杜丽娘瞌睡、老夫人不知梦的内容的情况下发生,幸好梦是不能被控制的,做梦的人是可以撒谎的,否则,在她那种变态家教监控下,便不会有接下来寻梦、还魂等一系列凸显杜丽娘“至情”情怀的情节出现。可这次游园却又是趁春香去传递茶汤时丽娘独自进行,以求“安心”,纵观作品,春香其实也是一个封建反抗者,杜丽娘对她来说应该是不会存在戒心的,可为何她不让春香发觉? 后人对汤显祖的胜利在于构造了这种虚幻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正是虚幻才使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现实意义,不能否认汤显祖取得的颇高的艺术成就,但也有一些疑问,《牡丹亭》的创作目的是要通过杜丽娘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传达与陆王心学契合的反封建礼教思想,而作品中最引人入胜、最核心的部分都与梦相关,为何会安排一个梦来将其笼罩禁锢?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杜丽娘在虚幻世界里任清流飞泻、爱火炽燃,在现实中却立马成为知书识礼的闺秀、“不向前人轻一笑”。所有的美好、浪漫部分都在虚幻的梦里,回到现实,仍然需要面对的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其父、其母、其师 二.现实爱情的尴尬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乃所谓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杜丽娘死后,她的婚恋被冥界所感动而得到支持,判官任其鬼魂自由活动,以便找到柳梦梅,并让花神保护好她的肉身,预备其还魂。明人王思任在《牡丹亭序》中说:“杜丽娘隽过言鸟,触似羚羊,月可沉,天可瘦,泉台可瞑,獠牙判发可狎而处,而梅、柳二字,一灵咬住,必不肯使劫灰烧失。”而这份缠绵与执著却被残酷的现实摧毁,他们此时的恋爱是半自由的,无法跟第一阶段灵与灵的恋爱相提并论,杜丽娘的还魂是她与封建礼教坚决斗争来的胜利,汤显祖也用人间与冥界对男女自由恋爱的不同态度来反衬现实人间的残酷冷漠,可柳梦梅之后的表现,则是杜丽娘莫大的尴尬! 此前,柳梦梅立下誓言:“作夫妻,生同室,死同穴。”真挚的爱情使杜丽娘感到温暖,然而,当杜丽娘游魂前来与之幽欢时,这时的柳梦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处在现实生活中,固然,他受到人间现实的种种制约。见到杜丽娘的鬼魂来奔,他担心杜丽娘是天仙,“薄福书生,不敢再陪欢宴,尽夫姬留意书生,怕逃不过天曹罚折”,表现出与杜丽娘的坚定不相符的画面,并且后来得知杜丽娘是鬼时,显得十分害怕,不能领会杜丽娘的苦心和为爱情而做出的牺牲,他甚至说杜丽娘妨碍了他受礼的志诚:“只因世上美人面,改尽人间君子心。”这些话语很难不让读者感受到他对爱情的不坚定,可以说,他根本不懂得杜丽娘“一灵咬住”的“至情”,也无奈,他作为一介书生,考取功名本来就应该被作为是人生头等大事,爱情受阻,可以放弃;功名受挫,整个生命都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杜丽娘可为爱而死而生,柳梦梅却不能为爱而死,如此周折,“至情”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单方面的了。可见,作者创作到这里,在对“情”高度张扬的同时也是对传统伦理观念默许和妥协 三.时代造恶 推及溯源,便是创作杜柳形象的汤显祖,反抗的不彻底性。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读圣贤书,科举入仕,但政治上的翻云覆雨、官场上的拉帮结派,给了他极大的刺激和教训,于是他效法陶渊明,并在此期间完成了《牡丹亭》,对于柳梦梅这一形象,他都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经历和思想附加在其身 另一方面,汤显祖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已慢慢走向没落,他随泰州学派罗汝芳学习心学,受心学影响极深,并把体现于人本心之中的“生生之仁”,即“重情”思想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在《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便是心学思想下的产物,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