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朱开沟遗址出土的两类遗存
论朱开沟遗址出土的两类遗存
王乐文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朱开沟遗址出土遗存可以分成两类不同性质的考古学文化。本文结合朱开沟遗址周邻地区其它遗址
出土的同类遗存,分别探讨这两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分期、渊源、与其它考古学文化的关系及其有关问
题。
关键词:朱开沟甲类遗存;朱开沟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在《朱开沟遗址出土遗存分析》[1]一文中,对朱开沟遗址所谓“朱开沟文化”遗存
进行了重新梳理,把其区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考古学文化:朱开沟甲类遗存和朱开沟文化,
并认为“二者不仅文化面貌不同,而且在起源、分布和存续时间等方面皆不相同”。本文拟
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这两类遗存的分期、年代以及源流等问题,鉴于上篇文章已经分析了它
们各自的命名与分布情况,这里不再赘述。
一、朱开沟甲类遗存
(一)典型遗址分期
1.朱开沟遗址[2] 指上篇文章所分的甲组遗存。已发表的典型层位关系以 T227—T249
发掘区为例[3],可利用的层位关系可整理如下:
4 组 3 组 2 组 1 组
F2044
F2045 F2047 ④ F2029 F2050 ⑤
W2007
结合各地层和遗迹单位已发表的器物的形制,可把以上单位分为 4 组:第 1 组,包括第 5
层;第 2 组,包括第 4 层、F2029 和 F2050 ;第 3 组,包括 F2045 和 F2047 ;第 4 组包括 F2044
和 W2007 。如此,分别对其它各发掘区也进行分组。参照居住址分组,结合器物形制,对
土坑墓也进行分组。最后可把朱开沟遗址甲组遗存分为 4 组,各地层和遗迹单位的对应关系
列成表一。
2 .大口遗址[4] 1962 年调查时发现,1973 年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发掘面积共约 140 平
方米,共清理房址 2 座、灰坑 1 个、瓮棺葬 7 座和成人墓葬 3 座。出土完整陶器 20 余件,
石、骨器 100 余件。发掘者将该遗址的遗存区分为两类:第⑤、⑥层为“大口一期文化”,
第③、④层为“大口二期文化”。从发表器物看,“大口二期文化”中的瓮棺葬和部分采集的
遗物与朱开沟甲类遗存相类。二者陶器形态比较一致,年代应大致相近。其中 DKW6 :1 甗
与朱开沟第 3 组的 W2011 :1 形制相同,故以大口 DKW6 为代表的遗存的年代应相当于朱
开沟遗址甲组遗存的第 3 组,个别器物可能早至第 2 组。
3 .石峁遗址[5] 1976 年开始调查,征集到一批玉、石器和陶器。1981 年,西安半坡博物馆
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 84 平方米,发掘房址 2 座、灰坑 1 个、石棺葬 4 座和瓮棺葬 1 座。
发掘者认为“石峁遗址的相对年代,约与陕西客省庄第二期文化同时”,石峁玉器和石棺葬
的年代“晚于石峁龙山文化,而与大口二期文化同时”。其中,M2 和 W1 出土的器物及少
数采集的器物,与朱开沟遗址甲组遗存的同类器相近,应属同一类遗存。简报中没有提供相
应的层位关系,根据器物形制,石峁遗址已发表的朱开沟甲类遗存可分为两组。第 1 组主要
是 M2 和 W1 出土的器物,第 2 组仅有少数几件采集的器物,如采:4 三足瓮和采:9 双耳
尊。第 1 组 M2 随葬的斝和三足瓮均袋足较深,W1 :2 折肩罐口颈较小,都是偏早特征,
与朱开沟遗址甲组遗存的第 1 组相似。第 2 组三足瓮袋足较浅,尊腹较深,大致相当于朱开
沟遗址甲组遗存的 3、4 组。 表一:
分组
4 3 2 1
发掘区等
T102-T110 H1014
T201-T206 W2001 W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际商法 第四版 配套课件.ppt
- SYT 6270-2017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固井、压裂管汇的使用与维护.docx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压轴训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大题 (五大题型)教师版.pdf VIP
- 北大荒集团估值报告书.pdf
- 2025广东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招聘临聘教师4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估值报告书.PDF
- 2025年中考数学二轮压轴题型突破课件:含参数的二次函数问题-最值与取值范围问题.pptx VIP
- TCPIA 0112—2025《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规范》.pdf
- 国家级生态农场申报表.docx VIP
- 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技巧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