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防两杀演示稿.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纲】防两杀演示稿

关于罪犯中“两杀” 对象排查与防控 (内部材料、请勿外传) 苏金瑞 第一、两杀事件原因、危害分析 (一)发生两杀事件原因分析 一是押犯结构变化。 二是服刑环境变化。 三是罪犯个体素质差异。 四是家庭情况影响。 五是押犯爆满。 第三、有自杀危险的十二种重点象 一是患有严重疾病、治愈无望,或长期被病痛折磨的。 * * 主要内容: 1、发生两杀事件原因危害; 2、有凶杀危险的重点罪犯; 3、有自杀危险的重点罪犯; 4、两杀发生前的常见迹象; 5、排查两杀对象主要方法; 6、预防两杀事故主要措施。 (二)主要危害 一是直接影响监管秩序稳定。 二是直接影响监狱正常工作。 三是直接产生社会消极影响。 四是直接威胁民警切身利益。 第二、 第二、有凶杀危险的十种重点对象 一、涉黑、涉恶、涉毒、涉枪犯罪对象中,刑期长、对生活悲观绝望的,或有隐瞒余罪、漏罪的。 二、仇视民警或发生过袭警行为的,或与民警发或他犯发生冲突后虽做处理,但矛盾尚未化解的、仍然关系紧张、矛盾尖锐的。 三、故杀、故伤等暴力犯罪中原判刑期在15年以上的犯罪,且脾气暴躁、心胸狭窄、改造成绩又差的。 四、有同性恋行为记录或正在发生同性恋行为的。 五、“三假人员”或有重大余罪、及严重违规或重新犯罪行为未交待或担心被发现的 六、仇视政法机关,又胆大妄为、做事不计后果的。 七、有自制或私藏工具、利器记录的,或 有预谋或扬言过要报复他人的; 八、对原判不服、申诉改判无望,或对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未随所愿而迁怒于民警的; 九、因考核评档、工种安排等要求没有达到目的、或因违规受处理后迁怒于民警或他犯的; 十、为实施脱逃行为而行凶杀人。 如2006年7月,某监罪犯陶某(运输毒品罪,判处死缓二),与罪犯李某平时关系紧张,当天在劳动休息时发生口角,陶犯即用劳动现场的锄头,把李犯活活打死。凶手陶某情况符合凶杀第1种、第2种对象,特点:涉毒、刑期长、手段残忍。 又如2004年3月,某监罪犯张某(走私毒品罪、判15年有期徒刑),在车间劳动中称带班民警不备,用大剪刀连刺4刀,民警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发案原因是要求保外未批迁怒民警,表现不好常被批、产生杀人泄愤行为。凶手符合凶杀对象第1、6、8种,特点是涉毒犯罪、刑期长、表现差、对生活悲观、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迁怒他人。 目前英国约有800人申请去瑞士安乐死,死亡方法是服过量药物致使亡,称“短暂绿光” 。图为申请者接受精神医生诊断是否患有精神病,结果正常(2009年英国《观察家报》报道) 二是患有精神病或疑似精神病的 。 三是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罪犯,特别是性格内向孤僻、内心封闭,表现为压抑、焦虑、抑郁情绪,沉默寡言,不与他人交流,或因文化水平低、语言表达能力差造成与他人交流困难的 。 四是家庭遭遇变故或与家人关系紧张,或改造中受到严重挫折的。 五是刑期长、表现差,近期内无望回归社会的。 六是单身一人,无依无靠、无牵无挂的,改造成绩不好的。 七是长期没有家人接见接济的。 八是家庭或家族中有人自杀、或本身有自杀、自伤自残记录的。 九是新收押的罪犯,个人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弱、被同改当“马车”“佣人”的;或被同改欺负不愿向民警汇报、以及虽然作了处理但仍不服气的。  十是有余罪被提审后精神压力很大或提审中暴露其隐瞒的严重犯罪事实、可能增加较长刑期或面临死刑判决的。 十一是重新犯罪行为或严重违规违规行为被发现或正在接受立案调查未结案的。 十二是其它有可能自杀的罪犯。 【案例】某监罪犯许某,故杀于2001年8月被判死缓,剥权终身。2001年11月送入监狱服刑改造,2003年9月减为无期徒刑。许犯入监前即患病,入监后疾病加重,2004年7月起腿部经常疼痛,虽在在监狱医院治疗了16次,但疼痛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她想此病治愈无望、难以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又深感 自己因病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改造,刑期长、记功、减刑无望而情绪十分低落,因此产生自杀念头,于2004年12月19日自杀,年龄40周岁。许某属于第一种重点对象。这类罪犯因身患疾病、尤其是难以治愈的疾病,容易使他们产生严重的思想包袱,如果病痛难忍,更容易产生悲观绝望的心情,继而产生自杀念头。 第四.两杀发生前十五种迹象 一.直接向他人流露想死如“活着没有意思”、间接表露“我所有问题要结束了”、“我再也受不了”了等。 二.反复提及死亡或谈论与死及自杀有关的事,包括开玩笑谈自杀计划、方法、日期、地点。 三.流露出无助、无望的心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