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前复习 1、细胞外液的组成?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 3、在370C时人体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kPa;正常人的血浆pH为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0C。 血浆、组织液、淋巴 内环境 770 7.35-7.45 37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变化,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 事实材料1: 血液生化6项化验 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血液检查化验单 编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ALT AST GGT TP GLU BUN TG CHOL HDL LDL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谷氨酰转肽酶 总蛋白 葡萄糖 尿素氮 甘油三脂 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165 ↗ 20 37 71 9.0↗ 4.0 2.05 ↗ 8.69 ↗ 3.30 ↗ 4.91 ↗ 0-40IU/L 0-40IU/L 0-50IU/L 60-80g/L 3.9-6.1mmol/L 3.6-7.1mmol/L 0-2.26mmol/L 2.33-5.69mmol/L 0.77-1.94mmol/L 0-3.38mmol/L 事实材料1: 血液生化6项化验 事实材料2:体温日变化的调查 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人体体温一天的变化曲线 同一个人体不同的时期体温也不相同,但一般 不超过1°C 口腔(37.2°C) 腋窝(36.8°C) 直肠(37.5°C) 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小结: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事实材料1: 血液生化6项化验 事实材料2:体温日变化的调查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稳态: 前提 手段 目的 实质: 动态平衡,相对稳定 稳态分类:内环境成分稳态和理化性质的稳态 1.有关内环境稳态的下列描述中,阐明其实质的是是( ) A.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B.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C.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 D 练习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三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B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B 食物、水和无机盐 未被吸收的物质 CO2 O2 尿素、水和无机盐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的结构基础。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 法国 贝尔纳 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美国 坎农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的。 (1)神经调节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 (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机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 (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三、 稳态失调的病例及其原因 (二)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一)稳态失调的原因(P9) 1.外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2.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病例1:尿毒症 说明: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由于肾脏的衰竭,导致代谢失常引起的毒害: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无法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从而引起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 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轻则病人 ,重则病人感觉 等, 同时常有 的表现。 发高烧时,机体处于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发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也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组织损伤。 病例2:高烧 感觉不适 头疼、头晕、嗜睡 食欲不振、厌食、恶心 病例3 腹泻 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 。这样内 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 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 ,进一步导致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