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药理学的基本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ter1药理学的基本原理.ppt

另外,當我們在進行美的哲學思考與探討審美鑑賞心理的同時,也必須兼顧藝術在美學研究中的社會層面,因為藝術的創作過程深受社會影響,而藝術社會學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於,把藝術作為客觀存在的審美對象,並從中探討藝術美的一般規律與審美經驗,從而與美的豐富現象與複雜的審美心理活動息息相關。因此,我們不妨可參考美學家李澤厚給美學所訂的描述性定義——美學是以美感經驗為中心研究美和藝術的學科,以作為認識美學的基本思維。 西方美學思想長久以來不斷針對審美關係內的形式與內容、理性與感性、現實與抽象、以及共性與個性等二元角度進行論述與探討,這些美學論述無非希望釐清美的本質為何,並為美學建立一個完整完滿的學說理論,為人類生活在探尋與實踐美感的過程裡,逐步鋪陳出明確的方向。怎樣才能學好美學?首先需培養理論的思維能力,再來是啟發敏銳的審美鑑賞能力,因為學習美學,應當具備一定程度的學術文化史、心理學、社會學等等基本知識。 此外,除了不斷吸收相關藝術知識理論外,還須努力培養自己擁有一顆豐富美麗與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去觀察、去聆聽、去體悟、去品味人生現象界裡中的興衰變化。愛美是人的天性,人需要外在美來讓世界認識他、欣賞他,人需要內在美來滿足自身的精神享受與性靈昇華。因此當我們聽一首音樂,欣賞一幅畫作,或閱讀一本文學作品時,其實就是在經歷一場美的鑑賞、美的陶冶、和美的發現的審美歷程。 假如能夠長期經驗藝術美的薰陶、啟發和培養,就能夠成為一個有藝術素養的人了。審美歷程的培養沒有捷徑,必須充分用審美的鑑賞心理功能多觀察、多聆聽、多思考、多書寫、與多體驗。因為美感經驗告訴我們,當我們真正的從藝術品中感受到美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心領神會、物我感應、情景交融的自覺與自由的精神狀態,這種精神狀態正是藝術感受力、鑑賞判斷力的生發,若持之以恆,則便可獲得更精巧細膩的藝術鑑賞力,達成美育方面的自我實現。 而對現實生活無動於衷、對周圍的人缺乏熱情感動的心、沉溺於物質生活的人,是很難學好美學的,更無法經歷美育方面自我提昇的過程。 反思議題 1.您的美學思想與生活信仰有關係嗎? 2.本書中所介紹的西方五大美學思想中,您比較欣賞哪位美學思想家的思想? 3.美感的淬鍊與美學的認識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嗎? 4.請試著以您的觀點來反思陳述「美學」、「美感」、「美育」三者之間的順位。 * 典型化既是通過個別事物表現一般常理,因此也就表現著藝術家對於生活的深刻認識和審美理想,典型形象的創造既是對現實生活進行集中概括的結果,也是鎔鑄藝術家理想形成的結晶。所以真正的藝術典型化總是包含著理想的成分,藝術的真實性和理想性是可以互相結合和統一的。我們很清楚地認識到亞里斯多德的美學思想,企圖融合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他的美學概念是建立於藝術概念之上,並體現於文藝理論之中。藝術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並且必須改良,使之比一般的現實更美、更真實、更典型、更理想(圖1-8)。 之後,從西元4世紀至13世紀,整個歐洲進入了所謂的黑暗時期,西方史學家也以中古時期來稱謂這一段長達近一千年的文明蠻荒時期。這時期的美學思想主要依附於當時維繫人類文明的基督教神學思想,無法獨立發展,因此此時期的美學思想事實上呈現停滯發展的狀態。 然而,從14世紀開始持續至整個16世紀,整個歐洲逐漸從文明的黑暗蠻荒邁向經濟、科技、文明與文藝的甦醒復興,史稱文藝復興時期。該時期最主要的哲學思想就是自然哲學,而當時最重要的文藝思想就是人文主義的興起,而美學思想便在人文主義思想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發展(圖1-9)。 爾後,於17、18世紀出現的英國經驗主義主張美感即快感與美就是美感,是西方美學發展史上另一個重要的思維途徑。這一學說的理論根基在於一切知識來自感官經驗,肯定感性經驗是一切認識的最後根據,所以把研究美的重心轉移到對美感活動產生反應的生理學和心理學分析,形成主觀唯心主義。柏克(Bock, 1729~1797)和休謨(David Hume, 1711~1776),這兩位經驗論學者同時又分別代表經驗論中的兩派觀點。休謨主張把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提出的內省經驗加以絕對化,導致唯心主義經驗論的發展。 柏克同樣依據洛克曾提到的關於觀念來自外部經驗的原則,力主唯物主義的經驗路線。這兩派經驗論的普遍特徵是以審美的感覺主義、心理反應為原則,去揭示美的源頭,把美的本質總結為主觀意識或審美感受,提出美是無利害、無概念的形式引起的愉快主張。這派學說研究人類各種情慾本能與痛感快感,作為美感發展的生理與心理基礎。 至此,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但具爭議性的議題,那就是美的本質應以理性內容與目的論為界定定義的主軸,還是應以感性形式為主軸?事實上,這個問題自始就存在於西方美學的發展中。到了17、18世紀,在英國經驗論和歐洲大陸理性論兩大對立的美學思想論戰中,這個議題達至尖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