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对“小产权房”.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权法无法对“小产权房”及农村地权予以解禁的宪政根源——兼论物权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精神 2008-8-4 8:16:55 作者:师安宁 前 言  目前,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小产权房”的关注和争议十分热烈,诸如近期对北京海淀区画家村小产权房的买卖合同效力案的最为表现激烈。在物权法颁布后,人们似乎对各类权利主体的物权保护寄予了深情的厚望,包括对农村地权的流转功能的解禁以及对“小产权房”的流转效力给予了期待,但国家立法和宏观政策却对农地权的流转性屡屡表示了拒绝的态势,致使我们不能对农地权的特殊宪政功能予以忽视。本文拟从我国现行农地权中所蕴涵的特殊宪政价值的角度出发,对集体土地使用权及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等做一宏观价值的考量分析。  一、农村地权中宪政价值与物权权能冲突的协调  物权法中涉及集体财产权的条款约35条,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土地制度是整个物权法体系中一个及其特殊的不动产权利制度。  农村地权的特殊性在于其最主要的物权权能处分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无论是农民或其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均不享有对农村土地自由的处分权。该限制性可见诸于物权法第184条,其总体立法精神是禁止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禁止抵押即意味着禁止流转,也就体现出农村地权的权利人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对自己的物权并不享有与其他物权主体平等的处分权。  但是,物权法一方面禁止农村地权的流转,另一方面却在第39条中宣示“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矛盾。其亦与物权法第3条所宣告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相冲突。那么,在整个物权法体系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在立法上对农村地权进行权能限制的特殊现象呢?为什么土地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以及国务院的一系列涉农政策均对农村地权的自由流转屡屡拒绝解禁呢? 笔者认为,对我国现行农村地权制度权能结构的设置价值不能用一般的私法原理进行解读。 因为我国的农村地权承载的不仅是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事权益,而且承载着稳定我国社会主义政权支柱的特殊的宪政功能。  从历史上看,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是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及“包产到户”政策相结合的产物。土地改革建立了农民享有完整所有权的私有土地制度。但为防止因农民自由买卖土地而出现新的农业无产者、新的土地兼并和出现新的赤贫阶层所导致的阶级对立而动摇我国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基础,引发了另一场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即农业“合作化”。这样,农民的私有土地所有权制度就转变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使农民完全丧失了对土地的自由处分权并且彻底地消灭了在我国存在了数千年历史的土地私有制,从而成功地避免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和广大农村社会的动荡局面。“包产到户”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新中国的第三次土地改革。但这次地权制度的改革是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有限度的改制,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赋予了农民对集体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三项权能但同时国家却保留了对集体土地处分权的控制,以此来防止出现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赤贫阶层,保持我国广大农村的稳定,从而使集体土地制度继续发挥稳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基础的重要宪政价值。  从现实的角度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目前依然承担着为我国9亿农民提供最基本的“保命田”和“安居”的作用。虽然从局部或某一时期而言,部分城市近郊的农村土地在这方面的功能已经弱化,但从总体而言,农村集体土地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权支柱之一的宪政功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从法律权利平等的角度看,赋予农民对自己土地的完整的权利将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但其取决于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城镇化和全面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进程。可以说,什么时候我国基本完成了城镇化的历史任务,使土地作为农民生存保障底线的价值功能弱化或丧失,其时即是农村地权的解禁之际。但在一个较为长远的历史阶段中,农民的处分权只能让位于国家的宪政功能,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权利和谐。  在司法实务中可能会遇有诸如近期媒体报道的北京海淀区“画家村”购房合同无效之诉的案例。但为了法律实施的统一性,对于农村地权的流转功能只能继续实施禁限制度。因此,所谓的“小产权”、“乡产权”房是不会得到现行法律价值体系的认可。此类权益受到损害的购房者虽然不能用物权法体系维护自己的权益,但仍可以通过合同法体系来弥补自己所丧失的地产增值损失。当然,这已是另外一层法律关系了。  二、物权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精神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虽只有八条,但

文档评论(0)

xDpBSTop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