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衡水地域文化-衡水历史文化名人
衡水的历史文化名人 你知道成语“目不窥园” 出自历史上哪个人吗? 你知道世界上最有名的2只鸭子吗? 当代从衡水走出的名人 衡水历史名人一览: 衡水地处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的结合部,自古文化深厚、人杰地灵。 观津窦太后辅佐刘汉王朝开创“文景之治”; 董仲舒劝说汉武帝 “独尊儒术”影响中国几千年; 博陵崔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千秋佳话; 药王邳彤彪炳史册; 经学大师孔颖达; 边塞诗人高适; 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 近现代有京剧大师荀慧生、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荷花淀派”代表孙犁。 一、儒学大师——董仲舒 成语:“目不窥园” 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董子文化园位于董仲舒故里景县广川镇,该文化园包括董子宗祠、书院、研究会馆、碑林等,建成后将成为文化气息浓厚的人文景观和儒学学术交流基地。 中药是指在中国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左传》 献县派”孔子后裔到孔颖达墓前举行祭祖仪式 你知道世界上最有名的2只鸭子吗? 京剧四大名旦包括( ) A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 荀慧生 B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马连良 C梅兰芳、程砚秋、言菊朋、荀慧生 D梅兰芳、张君秋 、尚小云、荀慧生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荷花淀派的开创者是( ) A孙犁; B刘绍棠; C丛维熙 ;D韩映山 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阴阳、人有男女,天有阴晴冷暖,人有喜怒哀乐。人要遵循自然规律。有神学思想,人间的自然灾害,是天在发怒。是人的报应。人在做,天在看。天有天道,人有人规,由此制定了三纲五常。保持一定本分。 董仲舒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董仲舒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尊儒”、“德政”、“尚礼”、“崇学”等方面,汉武帝采纳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大一统后的思想文化统一,儒家思想成为此后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思想,影响中国历史达两千年之久。 董仲舒出生于河北景县的一个大地主家庭。他从小就潜心钻研儒学。据说其学习十分刻苦。他念书的书房外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园子,然而他在书房学习三年,竟从未踏进过;对于经常骑的骏马,他也分不清雌雄。到20多岁时,他已成为对《公羊春秋》等经书深有研究的大学者。但是他虽博学,却未因此而步入仕途,而是做了一名教书匠,当时的人们把他称为“汉代的孔子”。他讲学时,在讲堂前挂一幅帷幔,他在里面讲,外面坐满了学生,但诸生“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尽管如此,他仍教出了不少有名的学生。他的思想也随着门生的不断传播而成为当时流行的学说。在同时代兴起的众多学者中,他成为最夺目的一个,成为当之无愧的“众儒之首”。董仲舒的名声越来越大,甚至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在他39岁那年,汉武帝召见了他。他以历史上著名的“天人三策”的回答征服了汉武帝。汉武帝接受了他的主张,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因此成为西汉乃至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同年,汉武帝封董仲舒为“江都相”,董仲舒开始了坎坷的仕途生涯。 公元前121年,郁郁不得志的董仲舒辞去官职,回到故乡广川,他闭门谢客,埋头著书,既不过问家居杂事,也不置产业。历经十几个春秋,写成了17卷82篇的《春秋繁露》。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部书原名并非《春秋繁露》。据说他成书之前,曾梦见有龙入怀,但这自不足信。事实是,他写了好几十篇文章,如《闻举》、《玉杯》、《清明》、《竹林》等,这些文章都讨论了儒学问题,但董仲舒并没将其编撰成书,是后人辑录而成的,并冠名为《春秋繁露》。 ??? 尽管已赋闲在家,但董仲舒仍十分关心朝政大事,甚至在他75岁时,还曾写奏章给汉武帝,坚决反对盐和铁官营的政策,认为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关于董仲舒的墓,史志上大体有三种说法。下马陵是一种。第二种说法是《陕西通志》(明嘉靖)里的记载,“董仲舒墓在城南六里”。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为第三种,“仲舒在家(今河北衡水枣强),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史记·儒林列传》,只是讲到“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举著书为事。”茂陵是汉武帝陵寝,茂陵以北一华里外有个村庄叫策村,隶属咸阳兴平市,几百户居民多为董姓,在策村东南,有一封土冢,当代专家考据认定是董仲舒墓。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