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朝刘裕灭南燕的故事
刘裕灭南燕
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为了加强控制,补充劳动人手,经常招引和强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迁居内地。在山东的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就有乌丸展广、刘哆等部落3万多户。另外,还有一些土族官僚不断掠卖少数民族到内地为奴婢、佃客。例如,并州刺史司马腾,曾专门派将军郭刚、张隆等掳掠少数民族人口,然后贩卖或分派到中原等地。当时年仅20多岁的羯族人石勒就是这样被卖到山东茌平(今山东茌平西南),当了士族地主师懽家的耕奴。少数民族入居内地后,受到汉族地主官僚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得民族矛盾大大激化起来。八王之乱期间,诸王又多利用少数民族贵族参加内战,使许多少数民族贵族得以长驱入塞,逐鹿中原,终于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西晋末年,由于士族贵族的残酷压榨,诸王混战,再加上自然灾害,使无数汉族农民被迫流亡。从3世纪末到4世纪初,流民总数达30万户之多,占了西晋全国总户数的1/12多。在山东地区的情况是:一方面有大批流民涌入,如兖州就有从河北来的流民五六万人。另一方面,还有大批人口为逃避战乱而外流的。主要是南下的强宗大族居多,例如,琅邪王氏、泰山羊氏、高平郗氏等强宗大族。于是在大江南北出现了许多侨州郡县,如南兖州、南青州、南徐州、南琅琊、南兰陵、南东平、南东海、地清河、南济阴、南山阳等郡(《晋书·地理志》)。还有一部分则渡海或陆行,去了辽东。人口的大规模流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和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却极大地破坏了山东地区的社会经济,从而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的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终于引发了西晋末年各地人民的纷纷起义,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反晋斗争高潮。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东晋王朝的军队仍然占据着兖、徐地区,控制着山东南部。而在同时期的北方各民族,特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由于遭到西晋的残酷统治与压迫,纷纷起兵,攻城掠地,自立为王。从刘渊建汉到北魏统一北方,经历了130多年的混战和割据局面,先后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许多王朝,历史上称之为“十六国”时期。和北方其他许多地区一样,山东地区当时也先后经历了羯、鲜卑和氐族等民族所建政权的统治,迎来了一个多民族杂居、融合的时代。 西晋灭亡后,最先统治山东的是后赵政权。太兴二年(公元319年),石勒脱离刘曜的前赵政权,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自称赵王,建立起后赵政权。后赵政权后来经过长达7年的征战征服了山东全境。后赵在攻夺山东的过程中,屠城戮邑,极其残暴,在山东的统治巩固后,其仍然使用野蛮残酷的手段来奴役山东人民,结果激起了山东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从而也加速了后赵的灭亡。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赵石虎的养孙汉人冉闵乘石虎死后,其诸子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之机,夺取了权力,建立了冉魏政权。由于冉闵大杀胡人,激化了民族矛盾,并遭到各少数民族武装的夹攻,于永和八年(公元352年)被前燕消灭。 随着后赵政权的瓦解,山东各地迅速掀起了一股回归东晋的浪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鲜卑人段龛以青州归附东晋。石虎死后,段龛乘后赵内乱,率部南下,于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正月占领了陈留(今河南开封东)。七月,又率兵向东占据广固,割据青州,自称齐王,并派兵去建康,表示愿意归附东晋。第二年二月,东晋政府任命他为镇北将军、齐公。另外归附东晋的还有后赵兖州刺史刘启、冉魏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等。这样一来,山东境内黄海以南地区,名义上重新归属于东晋。但是,由于东晋政府实际上并未派一兵一卒、一官一吏去接收这些地区,所以也说不上对这些地方的实际统治。因此,这种回归,只是名义上的归属,实际上还处于自行割据的状态。 前燕政权在消灭了冉魏政权后,也将势力深入扩展到中原腹地,当时后赵的一些守将纷纷归降了前燕。这样前燕在与东晋争夺中原地区的同时,也与之展开了一场长时期的争夺山东地区的战争。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前燕派名将慕容恪出兵进攻山东青州,开始争夺山东,不久攻克了青州。前燕夺取青州后,东晋王朝不甘心,于是从升平二年(公元358年)起,命令东晋的山东守将连连出击,进攻燕军,晋燕双方在山东地区展开了拉锯战。太和四年(公元369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精兵5万多人进驻兖州,开始北伐。结果被燕将慕容垂打得大败,东晋北伐失败。北伐失败后,东晋撤至淮河一线布防,山东地区完全处于前燕的统治之下。 正当晋、燕对峙于山东之际,建于关中的前秦政权迅速强大起来。并于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四月发兵东进,十一月攻克燕都邺城,前燕灭亡。前秦灭前燕,占有了前燕的全部领土。此后,前秦连续攻下兖、徐等州,控制了整个山东。 在前秦强大的军事攻势下,东晋王朝的北部防线不断南移,处于被动地位。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交兵于淝水,结果东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