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阮籍诗歌特点理解 陶渊明诗歌 谢朓 谢灵运
1.对阮籍诗歌特点的理解:
钟嵘说阮籍《咏怀》“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造成阮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原因,除了受魏晋时谈玄风气的影响,更在于当时的司马氏集团对不忠于本集团
或不能被他们利用的名士采取残忍的逼迫手段。许多名士惨遭杀戮,甚至被夷三族。那么,其诗的“归趣”究竟何在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世事的忧愤
据《晋书·阮籍传》称,因天下多故,“籍由是不与世事。”事实上,我们从《咏怀》的不少诗句中都能看出阮籍对世事的关注。其中有些诗句揭示了魏统治者的荒淫腐朽。我们在《咏怀》中总能感受到诗人那种浓得化不开的忧愁和痛苦。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诗人想借弹琴和赏月来排遣忧思,然而看到“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的情景,他的忧思更加深重了。
二、对儒与道的超越
儒学的核心“为孔孟仁爱忠恕的社会理想和道德原则,以及对最高理想人格汲汲不舍的追求精神。”也就是说,作为一名真正的儒士,始终具有一种仁爱精神和兼济天下的情怀,阮籍从小就深受儒学熏陶,曾有济世之志。然而魏晋统治者却在儒家礼仪道德的幌子下,进行卑鄙残忍的勾当,施行所谓“综核名实”,其名教不过是统治者用来钳制人民的工具,根本就违背了儒家礼制。阮籍看透了这点,《咏怀》中有许多诗句表现了籍对仙和道的仰慕与追求。
三、对生命的感悟及对自由的追求
阮籍有着深厚的哲学修养,对《易》《老》《庄》有精深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体现在他的《通易论》《达庄论》《通老论》等著作中,这使得他对生命的长短和价值看得异常透彻。他深深认识到个体生命的短暂及其荣损更替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发出“自然有成理,生死道无常”
品读阮籍的《咏怀》诗,我们总能触摸到他忧愁愤慨的心情,倾听到他超凡不俗的心声,感受到他不为人知的孤独与痛苦的心灵。而其所谓狂放与旷达,不过是其避免迫害和掩饰痛苦的外衣,痛苦才是其真实的内幕。因其痛苦无处排遣,所以只好作“穷途之哭”。
《咏诗》中大量运用了我国传统的比兴象征、用典等易产生多义性的表现手法,从而就形成了阮诗隐晦又意旨深远的特点,即谓“阮嗣宗诗专以意胜”(张戎《岁寒堂古诗话》),籍长与寄托情志深远曲折,即所谓“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特别擅长表现虽局限于感情羁绊、悲怆欲绝仍对整个生命价值寻觅不止的潜蛟于渊的深长思绪。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这主要是由其时代与身世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阮籍传》)。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李善《文选注》分析这种情况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但就诗歌精神而言,阮籍的《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所以阮籍和陶渊明都少怀但他们都遭逢“ 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 《昔朽· 阮籍传》的易代之际, 不要说“ 济世” , 连他们自己也随时会有杀身之祸。所以他们胸中如怀汤火, 终日如履薄冰, 内心充满了恐惧、伤感和忧忿。发而为诗, 慷慨悲凉之气沛然充乎其间.
C.文学史上讲到阮籍继承了“ 建安风骨” 的基本精神, 这自然很容易接受。但关于陶渊明, 则较多地突出其“ 静穆” 及其田园诗平淡自然的一面, 对于其“ 金刚怒目” 式的一面则有所忽略, 强调不够。其实, 陶渊明的咏怀诗也是上继建安阮籍、左思的基本精神的.
D.作为文学发展史同一阶段、同一系列的诗人, 陶、阮诗歌在表现方法上也有显然相同的一面, 那就是抒情写意性。
3.谢灵运与谢朓的山水诗较二谢山水诗思想内容的不同
(一)、阐发庄老名理与抒写怀乡念友之情
谢灵运的山水诗不是单纯的描绘山水景色,而是以山水体玄悟道,是对庄老名理的敷陈。因而,谢灵运山水诗是借山水来阐发诗人的庄老思想。
谢脁的山水诗一部分是与友人宴饮时的即兴联句,一部分是羁旅途中的山川游览,另一部分是送别友人时景色渲染,这些山水诗无论写于何地、描绘何景,都寄托着诗人浓浓的个人感情。这种情主要是羁旅途中抒发思乡之情,在送别友人时抒发惜别怀友之情。因而,谢朓的山水诗是通过山水描写来表达诗人怀乡念友之情。
(二)、探寻深山大壑之景与描绘日常所见之致
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只有少数作品中描绘的是清丽景致,且多是有句无诗。大部分作品中的景物是深山险峪、荒林大壑,极力描绘一种幽深新奇之境。这种幽深新奇之境并非诗人的一次偶遇,而是诗人一次又一次的主动探寻,诗人常“裹粮权轻策”,在深山大壑中作数日的探求。因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