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11两极与冷战.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1两极与冷战

两极体系的形成经过了三个阶段: 英国虽然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却输尽了财富,它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大量资金,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海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战争结束债台高筑。 军事上,1945年美国军队人数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战后初期,美国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500多个军事基地。此外,还垄断了原子弹。美国军事跃居世界第一。在经济上,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3/4,外资出口额占1/3,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美国凭借巨大经济优势,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 战争的胜利,使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政治威望空前提高,到1945年,苏联拥有军队1140万人,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战争使苏联扩大了领土面积,建立起“东方战线”,西部邻国的一些地区先后划入苏联版图。在亚洲,苏军进驻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占领了日本北方四岛。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以上可以看出苏联国际政治力量的强大。但苏联在战时损失惨重,战后苏联希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和250只警犬。柏林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越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墙者被打死。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国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接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 冷战政策出台的原因 2)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 3)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4)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杜鲁门主义 3月12日,杜鲁门出席了国会的一次特别会议,他在咨文中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图的征服活动”,“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等等。他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抵制极权政体强加于它们的种种侵犯行动”。5月,这项要求得到国会的批准,并成为美国的官方政策。 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两大阵营的对峙: 核武器:新的国际政治因素 古巴导弹危机 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本世纪60年代初,美苏之间核优势的争夺达到白热化。苏联为了缩小自己核武器质量和数量上的差距,秘密地在临近美国的古巴修建了一批中程导弹发射场,准备偷偷地将部分中程导弹部署在美国的鼻尖下,以便在未来的核大战中缩短打击美国的距离。1962年10月14日,美国U—2型高空侦察机发现了这一秘密。对此,美国决不能容忍,他们立即作出强硬的反应。实力不如人,核优势掌握在对方手中,加上海、空军武器与美军相比,也处于劣势,迫使苏联人不得不向后退缩,运送导弹的船队也只好灰溜溜地返航,这就是著名的“加勒比海危机”。 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 反映美苏争霸的态势,优势在美方 议一议:为什么古巴导弹危机能够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结束? “冷战”时期美、苏参加的或在背后支持的战争: 美国支持伊拉克、苏联

文档评论(0)

ytucd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