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陶渊明《责子》及左思《娇女诗》
浅析陶渊明《责子》及左思《娇女诗》 摘 要:魏晋之前,亲子作品的训诫意味过于浓重,缺乏亲情趣味和平等性。晋人重情,左思的《娇女诗》与陶渊明的《责子》同为晋代亲子诗的代表之作,尽致的描写了生活中的亲子之态,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父爱,可谓是后世文人寄语亲子之情的典范,丰富了诗歌题材的亲情外延
关键词:陶渊明;责子;左思;娇女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
晋代时期的亲子诗文与先秦两汉时期苛求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严苛等级观念不同,多了几分人情味,少了几分疏离,更倾向于“诗缘情”的创作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左思《娇女诗》与陶渊明《责子》两首直接描写子女的亲子诗作。“亲,爱也。”[1]两诗一改前代过于教化的文风,“对诗歌题材的扩大及日常化有不可低估的意义”[2]
一
晋代玄学的兴起以及“诗缘情”文论思想的出现,人们逐渐企图挣脱纲常伦理的束缚,开始关注自身情感。无论是爱情友情亦或是亲情,都在晋代文学的长河中散发出熠熠光辉。左思的《娇女诗》将两女纨素与惠芳写入诗文。纨素乃小女,“皎皎颇白晰,口齿自清历”[3],小女儿唇红齿白,甚得左思喜爱。“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左思《娇女诗》),淡扫蛾眉,朱唇轻抹,左思寥寥几笔,勾画出小女儿娇憨的情态。“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左思《娇女诗》),每当诵读诗书,便喜炫耀,这正是小女孩特有的天真烂漫。“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左思《娇女诗》),因痴迷红妆忘记纺布的大女慧芳,亦是娇俏可人。“从容好赵舞”,“文史辄卷襞”(左思《娇女诗》),女儿喜舞不喜书的小习惯在左思的?P下也是惹人怜爱的
在充斥着重男轻女思想的封建社会,左思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两位娇女的慈爱之情。左思不但尊重女儿的各种小顽皮,还肯定了女儿的个体生命价值和独一无二的成长特点。两女在左思笔下或活泼伶俐,或淑女大方,打破了严格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等级制度之下疏远的亲子关系。由此可知,左思并无强烈的贵男贱女思想,不屑用严苛的女德教育对女儿进行过分的束缚,更没有强求她们莲步轻移,笑不露齿。而是让女儿自由的抒发天性,保护了她们与成人世界截然不同的一面。左思《娇女诗》以叙事和刻画人物为主,把描写对象转移到子女个体本身,不但尊重孩子的个体意识,也为后世同类题材的作品指明了一定的写作方向
二
左思的亲子诗文一定程度上启迪了陶渊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意趣、取材等方面与左思诗歌都有神似之处”[4]。他的《责子》一诗对《娇女诗》有明显的题材承袭,但具有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其真挚不作伪的舐犊之情,为魏晋亲子文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责子》一诗的情感倾向,历来有两种博弈的观点。宋代黄庭坚认为:“观渊明之诗,想见其人恺悌慈祥,戏谑可观也。”[5]而清代张廷玉坚持:“期望甚切,稍不满意,故遂作贬词耳。”[6]笔者认为,鲁直得陶公要旨。《责子》之“责”并非完全否定儿子,更多的是一种对现状无奈的“戏谑”。“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7]大儿十六岁还很懒惰,二儿十五岁志学之年还未对文学产生兴趣,三儿和四儿自不用说,十三还不能够熟识数字,幺儿更是一个小贪吃鬼。诗中“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了的”[8],种种表现被陶渊明用戏谑的口吻写之入诗,足见陶公平日的慈善近人
陶渊明作《责子》时远离官场过着“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三)的日子,自不愿子嗣重新踏入“樊笼”。在“以文取士”的时代,陶渊明虽然与众多父亲一样,对儿子怀有期待和厚望,但“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陶渊明《责子》)。他还是选择顺应天道,以“乐道”之胸怀包容孩子们的成长缺点。作为一名普通的父亲,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有着“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陶渊明《止酒》)的欢乐,也享受“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其一)的生活趣味。对于儿子的成长,陶渊明所持有的是一种望子成龙的美好期冀下,不强求的旷达
用欣赏、宽容的眼光来关注孩子的个体价值,是左思与陶渊明亲子作品之于后代的意义。在二人的影响之下,关注子女的自身个性特征,表现孩子纯真和日常生活的作品日益丰富。陶渊明和左思以诗作画,描摹了子女最生动真实的一面,展现出子女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生命价值,丰富了文学史上诗歌题材的亲情外延
注释:
[1]陈彭年等重修,陆法言撰,《覆宋本重修广韵》,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2页
[2]吴小如等撰,《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570页
[3]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35页。左思作品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