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泉后学洪垣儒学思想探究
甘泉后学洪垣儒学思想探究 摘要:洪垣是明代大儒湛甘泉十分欣赏的一位弟子,被视为甘泉学说的衣钵传人。他一方面继承、弘扬了师说,另一方面又致力于完善、发展师说,极力倡导“不离根之体认”,认为“体认天理”是体认本心具有之理,此理不在“已发”之意念上,也不在外物上,而须在“未发”之处着力。洪垣的“气”论、修养工夫论等亦不乏独到见解。研究洪垣其人其?W,对于把握甘泉学派的义理系统乃至整个明代儒学的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洪垣;湛若水;甘泉学派;儒学思想
基金项目:中宣部2015年重大委托项目“弘扬核心价值观与继承传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yzd12)、贵阳孔学堂2016年一般项目“阳明后学与《四书》注释研究”(项目编号:kxtyb201602)与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甘泉后学著作整理与思想研究”(项目编号:013-098406)
中图分类号:B24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01-0064-04
洪垣(1507―1593),字峻之,号觉山,明嘉靖年间进士,曾任知县、知府等地方官职,后居家隐居长达46年之久,直至辞世。洪垣是明代大儒湛若水(号甘泉)十分欣赏的一位弟子,被湛氏视为“可传吾钓台风月者”①,即将洪垣看成是其学说的衣钵传人。洪垣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数十年穷居偏僻乡村,却未尝一日废学,而是遍读群籍,苦学深思,并形成了较具特色的儒学思想体系。洪垣的著述主要有《觉山先生绪言》、《觉山洪先生史说》,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卷39《甘泉学案三》亦选编了洪垣的部分语录及论著
学界目前鲜有学者研究洪垣及其思想学说,这与洪垣在甘泉学派 ② 中的学术地位是不相称的。笔者认为,研究洪垣其人其学,对于把握甘泉学派的义理系统乃至整个明代儒学的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不离根之体认”
洪垣在追随湛若水之前,曾对湛、王之学作过一番比较。他的一位族叔洪熹拜王阳明为师,学成归来之后,向洪垣述其所得。洪垣听后,并未受到什么触动,相反,他感到阳明心学偏离了儒家圣贤之说。洪垣认为,湛若水的学说较为笃实、平和,于是执贽甘泉,成为湛若水的一位门生。洪垣除了在学问上能够与乃师同气相求、彼此呼应之外,师生之间的感情亦甚笃。湛若水曾建馆舍供洪垣以及其他门生居住,而洪垣对老师也十分尊重,平日多问寒问暖。湛若水去世后,洪垣万分悲痛,立即前往老师家中吊唁,并协助料理后事,两月后方返回。不久,他又亲自整理、编辑老师卷帙浩繁的文集《泉翁大全集》、《甘泉先生续编大全》,从而使后世学者得以窥见湛若水著述的全貌
洪垣一方面继承、弘扬了师说,另一方面又致力于完善、发展师说。众所周知,“随处体认天理”说是湛若水思想体系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学说,该学说自被提出以来,便备受当时及后世学者们的注目。洪垣作为湛若水学说的嫡系传人,他十分推崇其师倡导的“随处体认天理”说。不过,为了防止其他学者曲解湛氏之说,以为“随处体认”是“求之于外”,洪垣便极力倡导“不离根之体认”③,旨在阐明“体认天理”应“在本体上、在未发上用功,不在讲说上、在已发之迹上用功”④
洪垣说:“能通而不难者,即吾所谓性根、知根,不学不虑而能者,其机括也。此知此能,古今人物所同,其不学者未论矣,其知学者只当立志虚己,随吾感应于与知与能,初念发动处,安则行之,不安则问思辨行,调停而中正之,不作己疑,不涉己见,即是继善、接根、通志之学。”⑤“根”的本义是草木之根,后被引申为事物的基础、本源或根由。洪垣所谓的“根”主要是在抽象的意义上来使用的,是指根本、根基之义,具有道德心性之根源或道德主宰等内涵
洪垣认为,“性根”、“知根”是先验的道德良知或道德判断能力,它“不学而能”、“不虑而知”,人人与生俱来禀赋有这种“性根”、“知根”。当然,它又以潜隐的方式存在着,并非每时每刻都能外化为实际的善心、善行,甚至长期暗而不彰,因而,后天的修养功夫则是必不可少的。洪垣说:“吾道一以贯之,一贯在心如木之有根,其生意总在根,学问思辨笃行皆栽培灌溉之事也。”⑥ 他这里以“木之有根”来比喻人的“性根”、“知根”。根是树木最重要的一部分,枝叶可以被修剪,但根绝对不可以被拔掉。树木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恰恰是因为其根部从土壤之中吸收了大量的养料。树木的根部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呵护,甚或受到戕害,树木必将枯萎,最终慢慢死掉,根死则树木不存矣。同理,人的生命也有“根”,这包括自然生命之“根”与道德生命之“根”。洪垣主要是从道德生命的角度来论述“根”,这种“根”潜藏于心性的深微之处。他认为,“立根之说甚好,立根即便是生理、仁理”⑦,所谓“立根”,就是要确立人之为人的根本,挺立道德人格,让道德成为人身心的主宰
反之,人不能立根,便会滋生“无根之病”。洪垣说:“百姓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