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学视野下对波德莱尔苦难书写审视
美学视野下对波德莱尔苦难书写审视 摘 要:本文着眼于从审美视角探索波德莱尔苦难书写的方式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文章指出:波德莱尔对他人苦难的书写残忍而极尽嘲讽,着力描绘丑恶的生存境况,然而冷漠背后隐藏着感同身受的至深体验;对于自我苦难的书写则采取美丑并进的策略,重视内心体验。面对苦难的负重,波德莱尔将希望寄托于先验神秘、具有原始倾向的美,然而这种美又因为其短暂性与瞬时性的特质,无法根治其苦
关键词:波德莱尔;审美视角;苦难书写;经验建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4
一、引言
对于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研究者们大多致力于探讨其对丑恶之美的创新认识以及应和、想象、象征等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然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诗歌背后蕴含的思想的深度与广度。笔者以为,对丑的价值的重视雨果等人已有所提及,而波德莱尔真正伟大的创新,恰恰在于其残忍冷酷的诗句背后所承载着的对苦难的至深体验、对原罪的省察以及对人本质缺陷的深掘。本文即以苦难命题为切入点,尝试从审美层面探究波德莱尔的美丑意象背后的深层内涵
二、波德莱尔“丑 恶”背后的苦难命题
2.1苦难书写与痛苦经验建构
在波德?R尔的诗集《恶之花》中,“丑恶”无处不在:腐尸、骷髅、毒药、蛆虫、吸血鬼……[1]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一系列诗人极力铺陈描摹的粗鄙恶俗的对象中,还存在着特殊的一类人,他们生活于社会的边缘与最阴暗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受尽欺凌与压迫。他们中有的人是垂暮老者,苍白干瘪;有的人从事着底层或劳苦或肮脏的职业:农夫、乞丐、娼妓、被遗忘的水手、囚徒……波德莱尔在诗中并没有直言对他们的同情态度,而是以冷峻残忍的笔触将他们的生存状况描绘得极其丑恶不堪,在阴森可怖的氛围中建构起一种痛苦的经验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波德莱尔所担任的不是精神导师的角色,他没有刻意地在诗中倡导关心救助弱势群体,而是将这些人的悲惨境况露骨地呈现在诗中,他甚至还夸张地使用恐怖拗口的词汇,以此营造出一种骇人惊心的阅读体验。波德莱尔采取这种写作方式是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洞察真相,并且独立地作出自己的精神取舍。事实上,残忍冷酷的笔触不能代表诗人内心的残忍与冷漠,恰恰相反,诗人对这些苦难有着感同身受的至深体验,在斯多葛式的高度冷静背后是诗人内心的强烈激情与痛苦,在无情的挖苦与嘲弄背后是诗人对这个社会最最深切的悲哀。诗人希望将这份痛苦与战栗传递给读者,甚至不惜用种种丑陋不堪的形象去折磨与刺痛读者,以此让读者自己也能建构起一份“感同身受”的痛苦经验,也正是这份痛苦经验使诗歌境界得以升华。[2]
2.2对原罪的省察和对本质缺陷的深掘
波德莱尔诗歌的深度和广度,还体现在对自我的剖析和对人本质缺陷的深掘。以诗歌《七个老头子》为例。在流淌着汁液般的拥挤城市里,“我”的灵魂“已然厌烦”,然而当老头进入视线之时,“我”感到了新的战栗。老头穿着污黄的破衣破鞋,艰难跋涉,衰朽不堪,他得不到人们的同情与施舍,因为“他的眼中闪烁着凶光”。波德莱尔在诗中还写道:“他在大雪和泥泞中挣扎跋涉/仿佛用他的破鞋践踏着死人/对人世充满敌意,而不是冷漠。”这个贫穷垂暮又丑陋潦倒的老头一定是遭受过社会的漠视与摧残,他当然是可怜而值得同情的。但是即使老头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又境况悲惨,我们就能说他是无辜的吗?老头对人世充满怨恨与敌意,他眼中的凶光――这是其“永恒的表情”――是对社会不满的折射,也未尝不是自身本性中恶的一面的映现,老头自身的丑陋粗俗也构成了社会丑陋总和的一份子,所以说老头是社会现实的牺牲品,但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加害者。波德莱尔对老头眼神的深入观察本质上也是对人性本身灵魂污点的深掘与自省,老头的悲哀处境极有可能是其人性上的本质缺陷所导致的。[3]此外,在《七个老头子》这首诗的后半部分写道,阴森的老头以分身之术幻化为七,给“我”造成了新一轮的侵袭与恐慌。在此处,老头的分身让诗人联想到一种宿命般的摹刻与轮回,一个个复制的阴郁丑恶的老人走向残酷的世界,诗人开始怀疑自身是否也有同样的丑恶的本质缺陷,这是诗人对自我本性的残酷的剖析与深省。也有研究者指出,老头的七个分身象征着天主教中的七宗罪,[4]所以从这里可以侧面反映出波德莱尔的原罪观念,波德莱尔本人也曾明确指出,真正的文明不是体现在物质的进步上,而是体现在“不断抹去原罪的痕迹”。[5]
2.3浅层丑恶与深层丑恶
现有的对波德莱尔诗学与美学的研究大多认为波德莱尔是一位以丑恶为美的、特立独行的诗人,但是这些研究忽视了一点:波德莱尔是一位对美极其敏感的诗人,他喜爱用天鹅的处境来象征诗人现实生活与创作中的状态,正是因为天鹅是神圣与洁净的象征。人天性是爱美厌丑的,一位心性敏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