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教育科研参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PDF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科研参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中 国 教 育 科 研 参 考 2017 年第8期 总第 (402)期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 2017 年4 月30 日 目 录 高考综合评价改革研究 ——以江苏省试点高考综合评价为例朱卫国 左盼盼 (02) 基于新高考改革要求的投档模式构建探析 ——以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为背景刘玉祥 (06) 招生公平新探索:促进招生关系主体间的公平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评析应朝帅 (11) 高考改革与综合素质评价秦春华 杨 莉 (16) 新高考改革下高校选考科目的制定于世洁 徐宁汉 杨 帆 尹 佳 (23) 高考改革对高水平大学招生的影响及其应对王小虎 潘昆峰 苗 苗 (27) 编者的话:2014年9月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标 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对不同利益主体带来深远的影响,如何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何围绕 “科学性”“公平性”“选择性”建立有效的 “分类考试、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国内学界就考 试招生制度改革对高校、中学、学生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改革试点省(市) 招办和部分高水平大学对改革背景下投档模式、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选考科目设置和人才培 养模式创新等进行探索,为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关环节的实践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为 此,本刊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选题,集中选编若干文章,供读者参阅。 主编:王小梅 本期执行主编:范笑仙 责任编辑:高 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 10 号中教仪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 邮编:100082 电话:(010 电子信箱:gaoyanbianjibu@163.com 网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观点栏目) 高考综合评价改革研究 —— 以江苏省试点高考综合评价为例 朱卫国 左盼盼 高等教育在国民教育系统乃至社会系统中都 成高考制度的主要内容。高考考试是高考评价的重 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评价作为选拔高等教育对象 要形式,从评价角度去考察,它与教育评价、教学 的一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 评价、质量评价、考试评价等密切相关。 展。高考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准确、有效并且客 第一,高考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形式之一。现 观地评价高考考生。从方法上来看,高考评价历经 代教育评价自20世纪30年代兴起以来,逐渐由价值 了从一元化的考试选拔向多元化综合评价的发展过 判断的宏观目的转变为强调微观教育活动过程对个 程,其实是高考制度改革和高考从考试评价到综合 体发展的构建作用。理解高考评价首先应当理解评 评价的一次探索,同时高考综合评价的最终结果很 价。“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信息搜集的基础 大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成败与得失。因此,研 上,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 究和实践高考综合评价对于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发展 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 规划纲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考试招生制 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信息资料并分析整理, 度,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都具有十 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分深远的意义。 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在教 一、高考综合评价的基本内涵 育评价中,由于评价基准不同,解释也就不同,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