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信息技术各知识点回顾(四)(选修部分)
信息技术组 吴开鹏
2012.12
1
信息资源的管理
2
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手工管理方式
计算机管理方式
文件管理方式
数据库管理方式
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有线或无线),将地理上分散分布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主要功能:数据传送、资源共享、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分布处理。
3
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范围: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络(固定电话系统)、
分组交换网络(因特网)
4
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硬件:网卡(MAC地址)、传输介质、连接设备 (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工 作站和服务器。
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网络通信 软件
5
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的结点(包括计算机和连接设备)间的相互连接关系。
6
总线型拓扑
环型拓扑
星型拓扑
网络技术基础
信号、调制、解调
信号:数据转变成电脉冲、电磁波或光波后才能在通信介质上传输,这些电电脉冲、电磁波或光波就是信号。信号可分为数据信号和模型信号。
调制:数字信号 → 模拟信号
解调:模拟信号 → 数字信号
7
网络技术基础
信道、带宽
在一次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号的一端叫信源泉,接收信号的一端叫信宿。信源与信宿之间传输信号的通路叫信道。信道由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组成。(数字信道、模拟信道)
带宽:通信信道的传输容量。
8
网络技术基础
信息交换技术
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9
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标准
“开放和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
10
网络技术基础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相互通信的通信规则。
TCP/IP:因特网中最基本的通信协议族。
11
IP协议层
TCP协议层
应用层
网络技术基础
TCP/IP协议族(协议集)
12
IP协议层
TCP协议层
应用层
应用层: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
SMTP(发送邮件协议)
POP3(邮件接收协议)
TCP协议层: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 信和数据的差错校验等功能。
IP协议层:IP地址的转换、数据传输 路由的选择。
网络技术基础
IP地址
13
IPV4:(1978年确定)
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日常中使用四段十进制数表示,用”. ”分隔。
唯一性
因特网上主机IP地址必须向因特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CANN)申请。
网络技术基础
域名
14
域名系统(DNS)
域名:一种基于域的分级命名方案和一个用于执行该方案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域名系统规定了顶层域的值,两种方式:地理的和组织的。
按地理分:“CN”(中国),“UK”英国;按组织分:“com、edu 、gov ”
域名的解析由域名服务器来完成
网络技术基础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15
普通电话线拨号接入(1、调制解调器拨号接 入;2、ISDN接入;3、ADSL接入)
专线接入、局域网接入、无线接入
因特网技术应用
搜索引擎
16
是指对因特网上的站点资源和其它网络资源进行 标引和检索的一类检索系统机制,由信息 收集软件、索引数据库和查询接口三部分 组成。
按机制分:
全文搜索引擎(关键词)
目录搜索引擎
元搜索引擎(同时多个引擎检索)
因特网技术应用
搜索引擎 工作原理
17
1、由信息搜索系统在因特网上发现、搜集网页信息。
2、对信息进行提取和组织,建立索引数据库
3、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在索引数据库中快速检出文档,进行文档与查询的相关度评价,排序后返回给用户。
因特网技术应用
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18
1、因特网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通过信息交流、信息获取和资源共享等功能来实现的。
2、常见的因特网服务主要有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电子邮件、WWW(万维网)服务、聊天服务和BBS。
因特网技术应用
网络安全
19
网络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网络所处的物理环境和网络部件本身的缺陷造成不安全;二是来自软件设计的漏洞和外部的人为攻击。
1、机房的物理安全(防盗、防火、防雷、防断电 等)、传输线路的安全
2、网络病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