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以标记原子的主壳层.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标记原子的主壳层

第2章 电子能谱学基本原理 原子能级及其表示 原子的激发和电离 光电效应 俄歇效应 2.1、原子能级及其表示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的电子组成的。电子的其轨道中运动的能量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 电子在原子中的能量和状态常用量子数来进行描述。 主量子数 n =1, 2, 3, 4, …… 可用字母符号K, L, M, N 等表示,以标记原子的主壳层,它是能量的主要因素。角量子数 l =0, 1, 2, 3, …, (n-1),通常用 s, p, d, f 等符号表示,它决定能量的次要因素。总角量子数 j,j=|l±s|,s为电子自旋量子数,s =1/2。一个电子所处原子中的能级可以用 n, l, j 三个量子数来标记(nlj)。如2p3/2, 3d5/2 电子能谱测量的是材料表面出射的电子能量,所以必需要有一些规范来描述所涉及到的每一个轨道跃迁电子。XPS中所用的符号表示与AES中的不同,XPS用所谓的光谱学符号标记,而AES中俄歇电子则用X射线符号标记。 表2-1:量子数、光谱学符号和X射线符号间的关系 量 子 数 电 子 能 级 n l j X射线符号 光谱学符号 1 0 1/2 K 1s1/2 2 0 1/2 L1 2s1/2 1 1/2 L2 2p1/2 3/2 L3 2p3/2 3 0 1/2 M1 3s1/2 1 1/2 M2 3p1/2 3/2 M3 3p3/2 2 3/2 M4 3d3/2 5/2 M5 3d5/2 4 0 1/2 N1 4s1/2 1 1/2 N2 4p1/2 3/2 N3 4p3/2 2 3/2 N4 4d3/2 5/2 N5 4d5/2 3 5/2 N6 4f5/2 7/2 N7 4f7/2 5 0 1/2 O1 5s1/2 2.2、原子的激发和电离 要研究表面就必须依靠实际测量来获取表面信息。表面分析技术一般是通过微观粒子(光子、电子、离子、中性原子等)与表面的相互作用来获取表面信息的。少数方法可不用入射的探测粒子,如STM以表面原子发射的隧道电子为探针,能直接分析短程表面原子结构,还可取得局域表面势的信息。 当具有某一能量的粒子(探针如光子、电子、离子等)入射到物质表面上以后,就会与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发生相互作用,测量从物质中产生的不同粒子(它携带着表面物质的信息),就可推知物质的许多物理和化学性质。 电离过程——一次过程 (Primary process) 任何有足够能量的辐射或粒子,当与样品原子、分子或固体碰撞时,原则上都能引起电离或激发。电离过程是电子能谱学和表面分析技术中的主要过程之一。 2.2.1、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 光电离: 1887年赫芝(Hertz)首先发现了光电效应,1905年爱因斯坦应用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概念正确解释了此一现象,给出了这一过程的能量关系方程描述。由此贡献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直接电离是个一步过程。 A + h? ?? A+* + e? (分立能量) 光电离有别于光吸收或发射的共振跃迁。超过电离的阈值能量的光子能够引起电离过程,过量的能量将传给电子,以动能的形式出现。 虽然光电离过程也是一个电子跃迁过程,但它有别于一般电子的吸收和发射过程,它不需遵守一定的选择定则,任何轨道上的电子都可以被电离。 (2)光电离截面 电离过程中产生的光电子强度与整个过程发生的几率有关,后者常称为电离截面?。一个原子亚壳层的总截面?nl与电子的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有关。当n一定时,随l值增大,?n,l亦增大;当l一定时,随n值增大,?n,l值变小。 精细结构常数1/137.037 入射光子能量 n,l壳层结合能 波函数矩阵元 n,l壳层电子数 对于电离截面?:①同一原子中轨道半径愈小的壳层?愈大;②轨道电子结合能与入射光能量愈接近,电离截面?愈大,这是因为入射光总是激发尽可能深能级中的电子;③对于同一壳层,原子序数愈大的元素,电离截面?愈大。 ④光子能量不同,光电离截面不同。 (2)光电离截面 2.2.2、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能量为几千电子伏以下的电子和固体表面作用后,可从固体表面发射出:中性粒子、离子、光子和电子。从固体表面发射出的中性粒子主要是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原子和分子被电子脱附的结果,如果这些中性粒子在脱附的同时又产生电离,就得到离子。光子的发射是固体原子内壳层的受激电子退激发的结果。从固体表面发射出来的电子则由背散射电子和二次电子组成。 电子与固体表面作用后除了可从固体表面发射上述粒子外,还可能在固体表面产生等离子激元(plasmon)、声子(phonon)、激子(exciton)等元激发过程。 入射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分弹性散射和非弹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