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黄疸2012-7-3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黄疸2012-7-31.资料

黄 疸 黄疸(jaundice):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 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最高为1.7~17.1μmol╱L 。 隐性黄疸:胆红素在17.1 - 34.2μmol/l,临床不易察觉。 黄疸:胆红素超过34.2μmol/l (2.0mg/d1)。 1、来源 衰老的红细胞(占80~85%) 4275μmol╱L每天 旁路胆红素(占15~20%) 171~513μmol╱L 每天 ——骨髓幼稚红细胞 ——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如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与肌红蛋白等) 2、运输 胆红素 + 血清清蛋白 复合物 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滤出。 3、摄取与结合 4、排泄 结合胆红素(肝脏) 经胆管排人肠道 结合胆红素 经细菌酶的分解与还原 (大部分) 尿胆原 尿胆原 从粪便排出 (小部分) 粪胆素 尿胆素 ⒈按病因分类:① 溶血性黄疸 ② 肝细胞性黄疸 ③ 阻塞性黄疸 ④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⒉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① UCB 增高为主的黄疸 ② CB 增高为主的黄疸 ⒊按解剖部位分类: ① 肝前性黄疸 ② 肝性黄疸 ③ 肝后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病因: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蚕豆病、蛇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发病机制 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临床表现: 一般黄痘为轻度,呈浅柠檬色。 急性溶血: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茶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伴贫血外尚有脾肿大。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色,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 实验室检查: 血中CB与UCB均增加。 尿中CB定性试验阳性; 尿胆原增高。 胆汁淤积性黄疸 病因 肝内性: 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 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 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 肝内胆汁淤积: 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 汁淤积(如氯丙嗪,甲基睾丸酮 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 复发性黄疸等。 肝外性: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 临床表现 皮肤呈暗黄色,完全阻塞者颜色更深,甚至呈黄绿色,并有皮肤瘙痒,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实验室检查 血清CB增加,尿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原及粪胆素减少或缺如,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增高。 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黄疸的识别 部位:在巩膜最易观察到,但皮肤、舌系带亦可。 假性黄疸:进食含有过多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南瓜、西红柿、柑桔等)也可使皮肤黄染,但无胆红素升高。老年人球结膜下有脂肪堆积,呈黄色,但分布不均匀。 色泽:浅黄、黄色、金黄或黄绿、绿黄或纯绿色 病史 年龄和性别: 婴儿期:新生儿生理性黄

文档评论(0)

105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