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秋人教版语文七上第21课《化石吟》ppt课件
1 21 化石吟 1.主题解说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相继灭绝,只留下了化石作为生命之躯曾经存在的证明。《化石吟》也是一首抒情诗,通过赞美化石引发出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的赞叹。 2.结构图解 3.重点聚焦 师:请你根据诗歌内容概括沉睡了亿年的石头所说的话。 生甲:生命的起源论中,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不符合客观事实。 生乙:生物进化的历程。 4.难点突破 师(1):如何理解“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这句话的意思? 生:化石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 师(2):如何理解“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这句话? 生:化石能够记录生命演化的历程。 师(3):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一句? 生: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天论》 【译文】 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消失。 【感悟】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认识自然,遵从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睦相处。 A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骸骨 潜行 苏醒 化为无有 B.叹服 悠雅 奇幻 子虚乌有 C.远古 裹藏 密码 日转星移 D.葱笼 造物主 凝视 海枯石烂 C 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长眠地下刚________的化石啊。 (2)黑色的躯壳________着生命的信息。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________,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4)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________在地下。 A.惊醒 隐藏 显现 穿行 B.清醒 裹藏 显现 潜行 C.苏醒 裹藏 重现 潜行 D.苏醒 隐藏 重现 穿行 拟人、比喻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 (2)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 )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几个班级的同学找刘老师就《化石吟》的主题交换了意见。 B.会不会用心观察,有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科学家能否在科学领域有所作为的基础。 C.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各种极端天气日益频发。 D.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爬山,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比喻 B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化石吟》这首诗从表达方式上说,是_______(抒情 叙事)诗;从内容上说,是________(科学 童话)诗;从语言形式上说,是______(现代 古体)诗。 (2)全诗采用_______的手法,运用第______人称,显得亲切、生动,结构上是按_____________的逻辑顺序组织全诗的。 抒情 科学 现代 拟人 二 总—分—总 7.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化石展,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有的同学在展馆内随意触摸化石,随地乱扔食品袋,请你对这些不文明的同学说一句得体的劝诫之语。 示例:同学们,这是科技的乐园,化石是珍贵的,我们要保护化石。希望大家用心呵护,文明游览。 (2)面对下面的鱼遗体化石图,假如你是展馆的讲解员,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示例:这是一幅鱼化石的图片。亿万年前这条鱼原本生活在海洋里,但由于地震或火山爆发,古海洋受到挤压,产生褶皱,海洋消失了,最后成为平地或隆起成山,把这些海洋生物深埋在岩层中,使它们变成了化石。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8.为什么“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用课文原句回答。 因为“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9.诗中的“你”能否换成“它”呢?为什么? “你”不能换成“它”。因为用第二人称写,会让读者感觉化石仿佛有灵,在听“我”说话,同时也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10.“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一句中“仿佛”二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仿佛”二字不能去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