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香草的深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屈原与香草的深情

屈原与香草的深情 ——兼论《离骚》中的香草意象 指导老师: 邓绍宽 学生:刘文武 摘要 “香草”意象在《楚辞》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而在《离骚》中尤甚。香草是屈原的精神人格和价值取向的寄托,是其精神力量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信仰。楚文化的深厚积淀影响着屈原对香草的神情,并在个中融入了“洁与不洁”的宗教经验。 主题词 屈原 香草 楚文化 《离骚》一个芳香异彩的奇幻世界:“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江离、辟芷、兰、木兰、宿莽、申椒、菌桂、留夷等等,这些植物香草充斥在《离骚》之中,让我们感受到袭人的香气,鲜花的簇拥,仿佛进入一个植物的王国。而这,都是屈原钟情于香草的结果。 香草:灵魂归宿 屈原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屈原自身的政治遭遇和人格魅力,同时还把楚国历史的、现实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的全部更集中的表现出来。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司马迁对他的高度评价,说明屈原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文弱书生,在政治外交上也颇高的才能。总的来说,屈原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化教养,并怀揣政治梦想的伟大诗人。《离骚》中提到: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屈原深感国家的危急状况,并积极地想用革新政治挽国家和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是“党人”之“偷乐”,路幽昧而险隘!楚王也不明时非,尽信谗言,反反复复,置国家危难于不顾。 此时,“全世界都是他的对立面:楚王不信任他,党人排挤打击他,他培养的人才随波逐流倒向敌人一边,普通老百姓不理解他,女嬃、灵氛、巫咸等人也只是同情他,劝他去国或随大流。”[1]屈原内心孤独无助,他宁愿孤独一世,在他孤独中求得求仁。 屈原“上下求索”:抠闾阖、游春宫、求宓妃、见佚女、灵氛占卜、巫咸降神、旧乡临睨、仆马悲怀。可是,最后竟是博大九州,无与我同心之女!草木零落、众芳芜秽,使屈原郁结于心,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兮,今直此为萧艾,使屈原悲痛欲绝。 当时情况让他不能直言,屈原就利用香草这一意象抒写了内心的伟大的孤独和悲愤,将自己的理想人格都付诸于其上。这是屈原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屈原笔端诗心和灵魂的归宿。在他个体受到压迫和排挤时,他依然对国家不离不弃,将情感寄托于“香草美人”之上,然后从彭咸之所居,毅然跃入汨罗江中。这是为国家和整个民族的伟大的一跃。 香草:历史选择 《楚辞》中香草是一个不定代词,或君子,或贤才,或小人。楚国偌大一个国家为何偏中意香草,屈原为何又钟情于香草,以使后人一想到香草便联想到屈原,其原因何在? 楚国的地理环境:楚,泽国也。楚国在沅和湘的交界处,是一个多山多河流的国家,气候湿润,利于香草植物的生长。 第二,环境影响性格。由于山川河流的原因,楚地水气充溢,烟雾迷离。楚民族的天性中就摄取了山川天地的精气,形成热情浪漫、追求原始自然美德的民族特性;而肥沃的土地、温暖湿润的气候也使楚国成为香花香草的大花园,为楚人的采撷提供了丰足的物质条件。楚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香草生长的环境和楚人对香草的钟爱。 然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楚国地域文化。在《九歌》中,巫术师喜用香草来装饰自己的身体,因为楚人认为,这样可以博得神灵的喜爱,从而使神灵庇佑他们。这样,通过香草与神灵进行沟通。这是由于楚地巫术文化的流行。古时有两件事可以成为大事:一是战争;一是祭祀。祭祀是巫术文化的延伸。古人政教合一,巫史文化得于流行,而楚王就身兼巫师和国王双重的职能。因此,香草便在楚地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它的芳香、洁净的特征和在巫术中用来辟邪或祭神使其获得神秘的神性价值,也具有了一种亲密和威严。“而屈原曾任的官职三闾大夫据说就与祭祀活动有关,在这些经常性的祭祀活动中,香草起到了重要的与神沟通的作用。”[3]正是这样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使屈原选择了香草,这是历史的必然的选择。 香草:宗教信仰 在《离骚》中,屈原多次使用香草意象,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里的“‘佩’,古音疲。带也。这里作名词用,指佩带在身上的香草。古代男女同样佩用,以祛除不详,防止恶浊气味的侵袭。”[4]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这句有双重涵义: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隐喻自己的勤勉的进修中所养成的独立不移的坚强个性;另一方面,它不但说朝到夕,而且也包括了从春到冬的过程,暗示时间流驶之速。”[5]从这里可以看出,香草已经被当作一种深刻的信仰沿袭下来,并一直传承。这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香草植物的图腾。 《离骚》中香草的出现是一道美丽风景,它的神秘让人捉摸不定。在楚神话中,佩带物能和生命进行感应,佩饰能给予生命力量,使人获得无形的力量,从而祛除疾病和邪气,从而进入到宗教的领域

文档评论(0)

swa7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