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5第一课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35第一课时

课文朗读欣赏 1.完成《习题册》“基础知识”的练习。 2.朗读课文。 * * *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品 题 解 作家作品 第一课时 芙 蕖 本课作业 整体把握 课文朗读 说明顺序 本文是一篇介绍芙蕖的文艺性的说明文。芙蕖,即荷花,又名莲花、芙蓉。作者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等四个方面说明了芙蕖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页 题 解 李渔(1611-约1680),字笠翁,又字谪凡。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晚年居杭州西湖。明末清初戏曲理论家、作家。《闲情偶寄》(后改名《笠翁偶集》)是我国第一部从舞台艺术的角度来探讨戏剧理论的专著。《笠翁偶集》诸篇,属于明清笔记小品一类的文章。这类文章不拘俗套,不避俚语,文字清新活泼,与一般古文的风格不同。本文节选自《笠翁偶集》“种植部”。它以说明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体现了李渔创作的独特风格。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页 作 家 作 品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页 课 文 朗 读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页 整 体 把 握 一、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二、弄清本文的主旨和材料,并列出第二段及全文的结构提纲。 可目 回目录页 提 示 第二段 返回 花之未开 荷钱:点缀绿波 茎叶:日上日妍 菡萏成花—— 花之既谢—— 莲蓬:犹似未开之花 荷花:娇姿欲滴 芙蕖之可人 回目录页 提 示 全文 可 目 可 鼻 可 口 可 用 适耳目之观 ——备家常之用 种植之利 有大于此者乎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页 说 明 顺 序 思考下列问题: 一、本文围绕“芙蕖之可人”的主旨选择了“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的材料依次介绍,其顺序能否调换? 二、本文在说明芙蕖“可目”时,采用的是什么顺序? 回目录页 提 示 全文顺序 返回 不能。因为这种安排与人们接触、认识芙蕖时,先观其花、闻其香,再尝其果、用其叶的一般顺序相一致,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回目录页 提 示 第二段顺序 返回 从“花之未开”到“菡萏成花”,再到“花之既谢”,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 上一页 回目录页 本 课 作 业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