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科技成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获奖科技成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目 录 获奖科技成果 1 我国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方法及其在流行形势分析中应用的研究 1 我国人类朊病毒病检测监测体系建立及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 1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2 重要食品安全事件原因的快速确证技术及其分析毒理质谱库建立3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研究4 我国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4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系列方法与设备研究6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多环芳烃致癌危险度评价6 建立长江流域、我国湖区 GIS 血吸虫病预警系统研究7 我国儿童少年钙营养状况及干预研究8 富硒大蒜的开发及其安全性和临床前应用研究8 创建无烟环境的综合干预模式和评估体系研究9 中国结核病防治效果监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中文学术期刊论文 11 中心机关 11 中心直属单位 12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12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16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27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3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6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36 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43 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47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50 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55 妇幼保健中心56 非法人独立单位59 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办公室59 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59 免疫规划中心60 公共卫生管理处62 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62 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62 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63 流行病学办公室64 12320 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电话管理中心66 控烟办公室66 2009 年度英文论文统计表67 主编或参编的中外文书籍9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 年获奖科技成果、论文、专著分布一览表 109 获奖科技成果 我国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方法及其在流行形势分析中应用的研究 项目第一完成人: 吕繁 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名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项目简介: 研究背景:2002年以前,国内外对中国艾滋病疫情数字有不同的判断和报道,各种报道数 字相去甚远。客观、准确分析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形势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前提,艾滋病 高危人群基数是流行形势分析的核心变量之一。由于没有标准的估计方法,一直缺乏艾滋病 高危人群基数估计的可靠数据。如何客观估计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进而结合感染率等资料 进行分析,对流行形势做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成为艾滋病防治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本研究的 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通过试点研究确定不同类别高危人群基数估计的适宜方法→开发疫 情估计方法及使用 (培训)手册→应用高危人群基数估计方法获得现场调查数据,与感染率数 据、危险行为数据等结合进行疫情估计和流行形势分析→获得全国疫情估计和艾滋病流行形 势分析结果。 发明点、创新点、主要贡献: 1、首次研究形成不同类别高危人群基数估计的适宜方法和 流程;2、确定了适于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的疫情估计方法,并利用我国相关研究结果对其参 数、使用范围等进行改进;3、2003 年首次全面、清晰地阐明我国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特点;4、 首次提出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流行的危险性不容忽视的结论,并为后来的调查数据所证实 5、使国内外对于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达成共识。 应用推广情况:1.研究成果用于 2003 年、2005 年和 2007 年全国 31 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用于全球基金第三、四、五轮项目地区(覆盖 21 个省、自治区)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