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骨质疏松症--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预防及治疗 1、预防和治疗目标 五、预防及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包括 基础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运动、防止跌倒等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剂和维生素D 药物干预 康复治疗 2、预防和治疗策略 五、预防及治疗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考虑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T≤-2.5)无论是否有过骨折 骨量低下患者(骨密度:-2.5<T值≤-1.0)并存在一项以上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无论是否有过骨折 无骨密度测定条件时,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也需考虑药物治疗: 已发生过脆性骨折 OSTA筛查为“高风险” FRAX?工具计算出髋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重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20% 3、药物干预——适应症 五、预防及治疗 双膦酸盐 降钙素类 雌激素类 甲状旁腺激素(PTH)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SERMs) 锶盐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维生素K2(四烯甲萘醌) 其他 4、抗骨质疏松药物分类 五、预防及治疗 4、抗骨质疏松药物分类-双膦酸盐类药物 五、预防及治疗 4、抗骨质疏松药物分类-双膦酸盐类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总体安全性较好,但以下几点应特别关注: 胃肠道 反应 流感样 不良反应 肾功能 下颌骨坏死 心房纤颤 非典型性骨折 口服双膦酸盐 轻度上腹疼痛 反酸等食管炎 胃溃疡症状 无 肌酐清除率35ml/分不用 罕见 对患有严重口腔疾病或需要接受牙科手术的患者不建议 不确定 长期应用,非典型性骨折的少数报道, 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静脉双膦酸盐 无 一过性发热、骨痛、肌痛,3天后缓解 五、预防及治疗 4、抗骨质疏松药物分类-降钙素类 降钙素是一种钙调节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降钙素类药物能明显缓解骨痛。 五、预防及治疗 4、抗骨质疏松药物分类-降钙素类 鲑鱼降钙素 鳗鱼降钙素 与人体降钙素结果相同 S-S键,与人体降钙素结构相同,更适合在体内代谢,发挥生理作用 C-C键 活性高 为所有降钙素生物活性最高的,是人降钙素的40-50倍 仅为人降钙素的20-30倍 临床应用广泛 有大量世界范围的临床应用报告,已通过FDA,收载于欧美各国药典 仅少数国家的散在应用,临床报告少,未获FDA批准 循证医学证据充分 大量研究证实,密盖息治疗1~2周,显著缓解骨痛 少量研究证实,鳗鱼降钙素治疗3~4周,达显著缓解疼痛疗效 五、预防及治疗 4、抗骨质疏松药物分类-雌激素类(Estrogen) 适应证 60岁以前的围绝经和绝经后妇女 禁忌证 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及活动性肝病和结缔组织病为绝对禁忌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乳腺癌家族史、胆囊疾病和垂体泌乳素瘤者慎用。 疗效 增加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及非椎体骨折风险。明显缓解绝经相关症状。 用法 有口服、经皮和阴道用药多种制剂。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 注意 严格掌握实施激素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绝经早期开始用(60岁以前),使用最低有效剂量,规范进行定期(每年)安全性检测,重点是乳腺和子宫。 建议激素补充治疗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保证利>弊的基础) (2)绝经早期开始用(<60岁), 收益更大风险更小 (3)应用最低有效剂量 (4)治疗方案个体化 (5)局部问题局部治疗 (6)坚持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尤其是乳腺和子宫) (7)是否继续用药应根据每位妇女的特点每年进行利弊评估 五、预防及治疗 4、抗骨质疏松药物分类-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 五、预防及治疗 5、联合用药 同时联合方案 钙剂及维生素D作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药物,可以与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联合使用。 对于骨吸收抑制剂及骨形成促进剂,不建议同时应用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有研究显示,同时应用双膦酸盐及甲状旁腺激素制剂,不能取得加倍的疗效。 序贯联合方案 可根据个体情况酌情选择。有研究表明序贯应用骨形成促进剂和骨吸收抑制剂,能较好维持疗效,临床上是可行的。 五、预防及治疗 6、疗效监测 依从性——良好的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抗骨质疏松药物降低骨折的疗效 骨密度——每6~12个月系统地观察中轴骨骨密度的变化,有助于评价药物的疗效。在判断药效时,应充分考虑骨密度测量的最小有意义的变化值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了解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的作用效果 五、预防及治疗 7、康复医疗 运动可以从两个方面预防脆性骨折:提高骨密度和预防跌倒 运动原则 个体原则 评定原则 产生骨效应的原则 运动方式: 负重运动,抗阻运动。例如:快步走,哑铃操,举重,划船运动,蹬踏运动等。 运动频率和强度 建议:负重运动每周4~5次,抗阻运动每周2~3次。 强度以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