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_20667.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寡人之于国也_20667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善于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逻辑谨严;善用寓言和比喻 民本思想 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仁 2、“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惟仁者在高位,不仁者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其贤,然后用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春秋无义战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词语讲解 凶 (1)不吉祥,不幸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庄稼收成不好 河东凶亦然 (3)凶残、残暴 攘除奸凶 (4)恐惧而喧嚷骚动 敌入而凶 (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 察 (1)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 (2)考察 向察众人之议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察临国之政 (3)考察后推荐 察臣孝廉 (4)明智、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喻 (1)告诉,使人知道 今将喻子五篇之诗 (2)明白、知道 成语有“家喻户晓” (3)比喻 王好战,请以战喻 (4)通“愉” 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 兵 (1)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军事、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 (3)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4)士兵 可汗大点兵 直 (1)与“弯”相对 木受绳则直 (2)正确的、正直的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3)面对、遇到 与单于相直(与单于相面对) (4)价值,后写作“值” 系向牛头充炭直 (5)副词,仅,只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6)副词,径直、一直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7)副词,竟然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数 Shù (1)数目、数量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2)几,几个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命运 则负之数,存亡之理, Cù (4)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 (5) Shǔ 计算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Shuò (6)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树 (1)种植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树之以桑 (2)树立、建立 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3)培养 终生之计,莫如树人 (4)树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5)量词 树木一株、一棵称一树 第一部分 梁惠王自我表白治理国家尽心尽力,提出疑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孟子第一次设喻,请求梁惠王的回答。 第3自然段梁惠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在第4自然段中,孟子紧紧抓住梁惠王的答话,又从日常生产、生活中举出事例,阐明何为“王道”。 在5自然段中孟子进一步提出了自己设想的理想境界。为了巩固自己论证的成果,孟子第二次设喻,指出了梁惠王惯用的推卸责任的方法,鼓励梁惠王推行真正的“仁政”。 总结全文 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表现出了下列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他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一味向民征敛只是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