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倒提壶化学成分研究论文.doc
倒提壶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徐庆军,张德志,党丽娟,李坤平
【摘要】 目的 研究民族药倒提壶(Cynoglossum amabile)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解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个,分别为豆甾醇(stigmasterol,1)、正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freelical constituents of Cynoglossum amabile Stapf et T. R. Drumm. Methods Chemicals ether and chloroform, then purified by silica gel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structures asterol (1), octacosanoic acid (2), daucosterol (3), ohydroxybenzoic acid (4), 3,4dihydroxybenzoic acid (5) Conclusion pounds 2,.freel.
Key amabile Stapf et T. R. Drumm; chemical constituents; ohydroxybenzoic acid; 3,4dihydroxybenzoic acid
倒提壶(Cynoglossum amabile Stapf et T. R. Drumm)为紫草科琉璃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新疆等地。其地上部分又叫狗屎花、狗舌花、蓝布裙、蓝花参、小绿连草等,地下部分异名鸡爪参、狗屎花根、接骨草根等。倒提壶全草入药,其味苦,性凉,有清热利湿、散瘀止血、止咳、镇痛之功效,是我国布依族常用治疗疟疾、肝炎、痢疾、咳嗽、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症的药物[1-3]。文献报道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主要是生物碱类成分,如heliosupine、ambelline、echinatine、7angeloylechinatine、supinine等[4]。本文对倒提壶全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三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7个成分,鉴定了其中5个,分别为豆甾醇(stigmasterol,1)、正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2)、胡萝卜苷(daucosterol,3)、邻羟基苯甲酸(ohydroxybenzoic acid,4)和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5),其中化合物2、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 仪器与材料
倒提壶药材于2007年9月购自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经广东药学院药用植物与中药鉴定学教研室刘基柱老师鉴定为倒提壶(Cynoglossum amabile Stapf et T. R. Drumm)全草。Kafler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PerkinElmer Spectrum10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BRUKER AV 400 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柱色谱硅胶、薄层色谱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薄层色谱检测用254 nm、365 nm紫外灯、固体碘和10%硫酸乙醇溶液。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提取分离
取干燥的倒提壶全草3 kg粉碎,粗粉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提取液合并,浓缩,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依次萃取。石油醚部位浸膏19 g,拌200~300目硅胶上柱,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不同比例进行洗脱,薄层检识,相同部分合并,重结晶纯化,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100∶3)梯度洗脱得化合物1(40 mg),100∶5(体积比)洗脱部位得化合物2(200 mg),1∶1(体积比)洗脱得化合物6(55 mg),乙酸乙酯洗脱得化合物3(50 mg)。三氯甲烷部位拌样上柱,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不同比例进行洗脱,于100∶5(体积比)洗脱得沉淀,经硅胶小柱分离(石油醚丙酮=100∶15),反复重结晶,得化合物4(13 mg);体积比10∶1~5∶1之间洗脱所得沉淀经硅胶柱层析(三氯甲烷甲醇=100∶1),重结晶得化合物5(25 mg);最后乙酸乙酯洗脱物经硅胶柱层析(三氯甲烷甲醇=100∶3),甲醇重结晶得到化合物7(50 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针晶(石油醚乙酸乙酯),mp 142~143 ℃,用质量分数10%的硫酸乙醇110 ℃显色示紫红色。与豆甾醇对照品共薄层展开显示一个斑点,混熔点不降,故确定化合物1为豆甾醇(stigmasterol)。
化合物2:白色片状固体(石油醚),mp 85~86 ℃,1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