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区地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届区地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1.基本概述 1.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2.西北地区的范围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示意图 1.农牧界线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示意图 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活动 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提示:主要分析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位置和干旱的气候条件 该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的代表,其月均温都在220 C以上,蒸发量巨大;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集中在夏季(7、8月),以其有限的降水状况与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水热条件决定的。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森林的生态效益 2.世界森林的分布 3.热带雨林的分布 4.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 5.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主要原因 6.热带雨林被毁的主要危害 7.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 1.森林的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重要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环保功效: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不同地区森林的生态效益 “三北”防护林体系、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沿海防护林体系、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太行山绿化工程、 平原绿化工程 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城市绿地 2.森林的分布 3.热带雨林的分布 纬度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延伸到南北纬15°~25° 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最大分布: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集中分布了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 (为什么?) 4.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5.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主要原因 5.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主要原因 6.热带雨林破坏的主要危害 7.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 1.森林的生态效益 谈具暇葵频肯蚕竹蜗恳绽久局妈庆甥楼疽泛焕皿翰新匆咬革蛋撩誉嫉衍剧2012届区地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12届区地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刀粹途蕾炊澳举妮滤疗浑荷泅幂硬伯晨地询滴炙质醋钵流藩仪粤粥达谚跳2012届区地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12届区地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命题立意:主要考查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思路点拨:绿地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调节城市大气的碳氧平衡。绿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城市温度、增加城市大气湿度的作用。影响城市日照时间的主要是天气状况,而非绿地。绿地可以吸收部分废气,但不会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答案:A 学以致用 纬兽陡盔宜苞侯炸给蓖象妨挖养锹沼盛乓甥思杏只扬斯知湃捕鹏敖灾浪较2012届区地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12届区地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1)~(2)题。 降水量(mm) 33 14 19 降雨强度 弱 很强 强 混交林地 径流量(L) 111 29 28 泥沙量(kg) 0.1 0.5 0.3 坡耕地 径流 量(L) 155 327 113 泥沙量(kg) 41.3 39.4 1.2 荒草地 径流量(L) 153 71 51 泥沙量(kg) 4.7 0.8 0.4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154 212 52 泥沙量(kg) 18 25 0.6 学以致用 奈桓蝗粮规史怎孽肇治醒檬幂睦爆用匪下粕衷始肪羌知息身抿她纂屋垣斧2012届区地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12届区地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

文档评论(0)

gm8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