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机综合设计之一加减法指令的实现.doc

模型机综合设计之一加减法指令的实现.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销研究模型机综合设计之一加减法指令的实现

模型机综合设计之一加减法指令的实现 四、 指令系统与格式分析 1根据实验指导,系统包括以下几条指令: MOV A,#DATA ;(数据传送类指令) 将立即数从内存读出写入累加器A MOV Ri,#DATA ;(数据传送类指令) 将立即数从内存单元写入寄存器Ri ADD A,Ri ;(算术运算类指令) 将寄存器的内容与累加器A相加并将结果写入A SUB A,Ri ;(算术运算类指令) 将累加器A的内容减去寄存器的值并将结果写入A STA ADDR ;(存储器操作类指令) 将A的内容写入RAM地址ADDR 2由于在本系统内采用的是8位数据总线,和8位数据总线方式,所以在指令系统中存在单字节指令,和双字节指令。 操操作码 操作数地址 五、 微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在本实验平台的硬件设计中,采用24位微指令,若微指令采用全水平不编码纯控制场的格式,那么至多有24个微操作控制信号,可由微代码直接实现。如果采用多组编码译码,那么24位微代码通过二进制译码可实现2的n次幂个互斥的微操作控制信号。 由于模型机指令系统规模较小,功能也不太复杂,所以采用全水平不编码纯控制场的微指令格式。在模型机中,用指令操作码的高4位作为核心扩展成8位的微程序入口地址MD0~MD7,这种方法称为“按操作码散转”,如下表所示: 按操作码换散 指令操作码 微程序首地址 MD7,MD6 I7 I6 I5 I4 MD1、MD0 MD7~MD0 0 0 0 0 0 1 003H 0 0 0 0 1 1 007H 0 0 0 1 0 1 00BH 0 0 0 1 1 1 00FH 0 0 1 0 0 1 013H 0 0 1 0 1 1 017H 0 0 1 1 0 1 01BH 0 0 1 1 1 1 01FH 0 1 0 0 0 1 023H 0 1 0 0 1 1 027H 0 1 0 1 0 1 02BH 0 1 0 1 1 1 02FH 0 1 1 0 0 1 033H 0 1 1 0 1 1 037H 0 1 1 1 0 1 03BH 0 1 1 1 1 1 03FH 每条指令由不超过4条的微指令组成,那么可根据下表组成每条微程序的首地址。 微程序首地址形成 MD7 MD6 MD5 MD4 MD3 MD2 MD1 MD0 0 0 I7 I6 I5 I4 1 1 微指令的运行顺序为下地址确定法,即采用计数增量方法,每条微指令执行过之后微地址自动加1,指向下一条微指令地址。微地址寄存器由2片74LS161组成,在模型机停止状态下,微地址被清零。当试验平台开始运行时,微地址从OOH开始运行。且OOH放置一条取指指令,根据程序开始地址从内存中读出第一条指令。 六、设计实验平台运行中时序安排 本实验模型机已确定了指令系统,微指令采用全水平不编码纯控制场的格式,微程序的入口地址采用微操作码散转换方式,微地址采用计数增量方式,所以可确定模型机中时序单元所产生的每一拍的作用。 本实验中为了让实验者更好地观察实验的各个中间过程各寄存器的值,由监控单元产生了4个脉冲信号。4个脉冲信号组成一个微指令周期,为不同地寄存器提供工作脉冲。 微指令波形如下图所示: PLS1 微地址寄存器的工作脉冲,用来设置微程序的首地址及微地址加1。 PLS2 PC计数器的工作脉冲,根据微指令的控制实现PC计数器加1和重置PC计数器加1和重置PC计数等功能。 PLS3 把24微指令打入3片微指令锁存器。 PLS4 把当前总线上的数据打入微指令选通的寄存器中。 实际操作时的截图: 七、指令执行流程 1.MOV A,#DATA 该指令的功能为DATA→A,须执行如下微操作: (PC)+1→PC ;PC+1,为取下条指令字节准备 RAM→ODB→IDB→A ;从内存单元中读出DATA值送入累加器A (PC)→LAB→OAB(RAM)→ODB→IDB→IR1→Ri,需执行如下微操作: (PC)+1→PC ;PC+1,为取下条指令字节准备 (RAM)→ODB→IDB→(PC)→LAB→OAB(RAM)→ODB→IDB→IR1(A)+(Ri)→A,需执行如下微操作: (PC)+1→PC ;PC+1,为取下条指令字节准备 (A)→DR1ALU (Ri)→DR2ALU (A)+(Ri) →IDB→A ;使ALU执行加法,结果经IDB最后送入累加器A C→CY ;据加法结果置进位标志CY (PC)→LAB→OAB(RAM)→ODB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