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总论2医.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总论2医

中医内科学总论 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辩证论治纲要; 第一节: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 第二节: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第三节: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第四节: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第五节: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第一节 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 一、辨证原则 1.全面分析病情。 2.掌握病证病机特点。 3.辩证与辨病相结合。;1、全面分析病情 就是说在辨证时,不仅要看到病证,还必须重视病人的整体和不同病人的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考虑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取得比较符合实际的辨证结论。 2、掌握病证病机特点 中医内科病证,可分为外感时病(包括伤寒温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二者各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病机变化。 外感时病主要应按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进行证候归类。 内伤杂病是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治应分别调整、恢复各自的脏腑功能。 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应按其寒热虚实、隶属脏腑的不同进行辨证。 ;3、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在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证,称为“同病异证”。如感冒一病,有风寒证和风热证的不同。 不同的病又可以有相同的证,称为“异病同证”。如水肿、腰痛、癃闭等不同的病证,均可出现“肾阳虚弱”的相同证候。 中医内科学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均以证为名,反映了辨证论治的治疗体系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中医治病的基本指导思想。证在横的方面涉及到许多中医和西医的病,如咳嗽,就是感冒、哮喘、肺痨、肺胀等许多肺系疾病常见的主证;胃脘痛是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痉挛、胃下垂等病的主证。通过辨证就能够突出疾病的主要矛盾,给予相应施治。尤其是在辨病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有时可通过辨证取得疗效,解决问题。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根本手段。 ;辨病是对中医辨证的必要和有益补充,有利于进一步对疾病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掌握不同疾病的特殊性及发展、转归。如肺痨就是一个中医病的概念,虽有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耗伤等不同病证,但感染痨虫是共同病因,补虚杀虫是治疗肺痨的根本原则,在补虚杀虫的基础上再辨证,分别予以滋阴润肺、滋阴降火、益气养阴诸法,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中医内科临证时既要辨证,亦要辨病。其中辨病论治是认识和解决某一疾病过程中基本矛盾的手段;辨证论治是认识和解决某一疾病过程中主要矛盾的手段。因此辨病与辨证是相辅相成的,在辨证的基础上辨病,在辨病的同时辨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有利于对疾病性质的全面准确认识。 ;二、治疗原则 1.调节整体平衡。 2.审证求机论治。 3.明辨标本缓急。 4.把握动态变化。 5.顺应异法方宜。 6.据证因势利导。 7.先期治疗未病。 8.重视调摄护理。 ; 1、调节整体平衡原则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联合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而组成的有机联合的整体系统,局部病变是整体病理反应的一部分,因此,立法选方既要注意局部更须重视整体,应通过整体调节以促进局部病变的恢复,使阴阳达到相对平衡,这就是调节整体平衡原则。 ;①?调节整体平衡可以从调整阴阳入手 恢复和建立相对平衡的阴阳关系,不外去其有余、补其不足两个方面。 阴盛则寒,阳盛则热,阴盛还可以转化为水湿痰饮,阳盛也可转化为瘀滞燥结。故去其有余,有温、清、利、下等各种具体治法;补其不足即补其阴阳之偏衰,有补阴与补阳之不同。 ②?调节整体平衡,还要求对各种治疗措施和方药的运用都应适可而止,不可矫枉过正,以防机体出现新的不平衡。如攻邪时要注意勿伤正,补虚时注意不留邪,清热注意不要伤阳,散寒注意不要伤阴,补脾注意不要碍胃等。 ;2、审证求机论治 就是要从整体和动态去分析疾病的各种复杂的征象,综合归纳推论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病变的机理。证与病机,都是疾病本质的反映,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治疗疾病应遵从审证求机论治的原则,从疾病的本质入手,从根本上加以治疗。只要解决了疾病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一切复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就是审证求机论治在临证中的基本应用。“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说明“证”是决定治法方药的最可靠依据。 ①“同病异治”的应用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或处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病理变化不同,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同。 例如,同是头痛病,就有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区别。外感头痛又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的不同。内伤头痛亦有肝阳上亢头痛、痰浊头痛、血瘀头痛之差别。治疗时应分别予以辛温解表、祛风胜湿、平肝潜阳、化痰熄风、活血通窍等不同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