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照相中外界环境微小振动.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息照相中外界环境微小振动

全息照相中外界环境微小振动的影响分析 摘要:通过从对全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入手,介绍了全息术的产生及其作用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全息术作为一项立体显示技术所特有的提供全部物理景深及记录光波全部信息的独特优势。由于全息实验环境和条件的高要求性,致使其操作成功率很低。本文就实验过程中最不易掌控的振动因素为主要对象,通过理论的分析和实验的验证,证实了物固定法的优势,并通过实验验证。 关键词:激光全息照相;物光光波;参考光光波;防震物固定;激光器固定 目录 1 引言 1 2 全息术的产生 1 3 全息术的原理 2 3.1 物光波前的记录(干涉记录) 2 3.2 物光波前的重现(衍射再现) 4 4 全息照相中外界环境微小振动的影响 5 4.1 激光器固定,物不固定 6 4.2 激光器不固定,物固定 8 参考文献: 11 1 引言 物理学中关于人眼视觉成像的问题,有这样的见解:即眼睛能够看到外界的物体,并非是因为客观的现实世界中有物体的存在这一事实,而是物体把照射到其上面的光波反射出来,这样反射出来的光波到达人眼并被其接受时,光波所携带的信息,如振幅和频率等的不同、不同光线到达人眼时的角度以及距离的不等的光学因素就被眼睛的视网膜所接收并经过视神经细胞的作用使我们产生视觉,从而有了对于空间存在的三维的感觉,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立体的。从波动光学的角度来解释,是由于光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光波的振幅(强弱)、相位(同相面的形状)和频率(颜色),所以如果能将景物物光波的完全特征记录下来,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再现,那么就能将与景物完全相同的再现光波呈现出来,并且具有视差等与观察原物一样的视觉感觉,这种技术就称之为全息术。全息术自半个多世纪前产生,经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现在已经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存在,并且与微机技术、微斑技术、光电效应技术、莫尔条纹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及强光技术等密切联系,成为一种高新技术扩展到防伪、太阳能集热、武器瞄准系统、视角扩展、超高容量信息存储、异地视觉传输等专业技术领域。并且在一些全息术发展较快的发达国家还兴起了一种新的产业,即全息产业,其日益形成的广阔市场,使用前景无可限量。 2 全息术的产生 1947年,英籍匈牙利科学家丹尼斯?盖伯(Dennis Gabor)所从事的是电子显微镜的研究,当时的电子显微镜的理论分辨率极限为0.4nm,由于丢失了光波的相位信息,实际的分辨率极限为1.2nm,比实验中分辨原子晶格所要求的分辨率0.2nm差很多。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电子透镜的像差比光学透镜要大得多,从而限制了分辨率的提高。1948年,盖伯发现由透镜所产生的象差像依然存储着物体的全部信息,在布拉格“X射线显微镜” 、泽尼克相衬原理的启示下,为了达到提高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的目的,就不得不消除电子透镜的像差来解决,所以他设想用电子波不经过任何透镜的变换来记录一张携带物体所反射出波中的振幅和相位等信息的曝光图片,然后用可见光再现得到放大的物像,因为光波波长比电子波长高5个数量级,再现时物体的放大率就会提高十万倍,从而设法消除像差,期望将分辨率达到1埃的水平。但盖伯未能用电子波证实其原理,所以他选择换用光波来进行记录物光波振幅、相位等信息,他的巧妙之处在于,运用光学范畴中易于矫正的像差解决了电子透镜中不易矫正的问题,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想法。盖伯采用和传统照相技术截然不同的方法,他不按照光学几何原理那样试图在二维底片上建立与原物相像的图像,而是通过干涉的方法将携带物体三维信息的光波记录在介质上。当原物已经不在拍照位置且需要再现原始物光波的信息时,根据不同需求需采用不同的相干光波直接照射记录介质使其发生复杂的衍射,这样在某些特定的方向上就能观察到与原始物体存在时完全相同或者相似的实像或虚像的物体景象。记录原始物光波全部主要的光学信息的介质被称为全息图,把干涉记录原始物光波和衍射再现原始物光波的过程称为全息技术,简称为全息术。 3 全息术的原理 3.1 物光波前的记录(干涉记录) 若想再现立体的原始图像,就必须将物光波的全部主要光学信息,如振幅和相位的信息记录在特殊的感光材料上,这是全息照相的第一步。由于现有的感光材料仅仅对于光的强度信息有所响应,因此物光波的相位信息想要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就必须将其转换为强度的变化才能达到目的。干涉法是将空间相位调制转换为空间强度调制的标准方法。因此,我们需要采用高强度的相干光来进行操作。将具有振幅和相位信息的物光波与未受到拍摄物体调制的参考光相干涉,在全息干板上以干涉条纹强度分布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形成曝光图片,如图1所示。 所以,也可以说全息照相所记录的就是一张干涉图。设物光波传播到记录介质上时为: O(x,y)=O(x,y)exp[-jφ(x,y)] ⑴ 参考光波传播到记录介质上时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