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戏曲史论
中国戏曲史论 主讲 温宝麟 第一章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 “以歌舞演故事” 综合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舞台美术、服装、化妆)。 远离生活,超越时空,虚拟手法。 遵循一个原则 美。 一、中国戏曲起源与形成 ? 起源于原始歌舞。 “拊石击石” “致舞百兽”(吕氏春秋 古乐) 汉代 “角抵戏”(颜师古“角其伎也,相抵触” ) 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有更浓郁的表演成份。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唐之参军、苍鹘至宋而为副净、副末二色”。(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在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宋代的 “瓦舍”和“勾栏”里出现了“宋杂剧”;在宋杂剧基础上,金代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 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由此宣告形成。 二、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 南戏形成于南北宋之交温州一带的民间,号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 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 三、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杂剧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王、白、马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四、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南戏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剧本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的绝盛时段。表演日趋成熟,演唱声腔竞相迭现。 五、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清代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地方戏的兴起。 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 参考书目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 《中国戏曲选》 王起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周贻白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 《中国戏曲通史》 张 庚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0年版 《中国戏曲史论》吴新雷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 * * 中国戏曲史论 主讲 温宝麟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中文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学习方法介绍 热爱戏剧的兴趣为第一要著 旁学杂收 古代诗词 经典戏剧原作 戏曲频道的曲目 远离肤浅的市场庸俗作品 善于观摩分析相关声像资料 西汉百戏陶俑 宋杂剧 眠药酸 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元杂剧 图 故宫博物院藏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