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 二.儒学的兴起 (西汉时期) 三.宋明理学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百家争鸣发启于春秋末年,兴盛于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二.诸子百家 (一)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二)道家 老子 庄子 (三)法家 韩非子 (四)墨家 墨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庄子 二 儒学的兴起 一、“焚书坑儒”批判(兴起的条件) 二、罢黜百家(标志) 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 1、秦代“焚书坑儒” (1)时代背景 (3)评价 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它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a、提出“君权神授”与“天 人感应”.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 2.汉武帝建立郡国学校 3.汉武帝办学的作用: 3.汉武帝办学的作用: ①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②郡国学校的建立,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③太学生的参政意识较强,敢于批评时政,对黑暗的政治势力有一定的限制。 [问题探究之四] 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隋唐科举制的开始实行 2.科举制对文化影响 2.科举制对文化影响 (1)一方面: ①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②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 ③促成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 ④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⑤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2)另一方面: ①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②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3.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4.下列书籍,在秦朝时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医药之书 B、卜筮之书 C、种树之书 D、墨家 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 ) A、强调君权神授B、宣扬“天人合一” C、实现“大一统”D、缓和社会矛盾 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7.儒家思想由一个学派发展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根本原因是因为它( ) A、主张“君轻民贵”和仁政 B、得到人民的拥护 C、吸收了其它各家思想 D、适应君主专制的时代需要 9.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也。”试评述顾炎武的观点。 丞相臣斯昧死言:“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史记·秦始皇本纪》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