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 39;Loach管理技术
泥鳅饲养管理技术 兴文县水务局水产站 1、概述 A、外形特征 体形:泥鳅身体较小而细长,前端为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体高与体长之比为 1.7: 8 。 头部: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口小,亚下位,马蹄形。唇软,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覆盖皮膜,视觉不发达。 须:泥鳅的须有5 对,其中吻端1对,上颔1 对,口角1 对,下唇2 对。口须最长可伸至或略超过眼后缘。泥鳅的须,对触觉和味觉极敏锐。 鳞:泥鳅头部无鳞,体表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25 一150枚。 体表:泥鳅的体表黏液丰富。体背及体侧2 /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分布有黑色斑点,体侧下半部灰白色或浅黄色。栖息在不同环境中的泥鳅体色略有不同。 鳍:泥鳅背鳍无硬刺,不分支鳍条为3 根,分支鳍条为8根,共11根。背鳍与腹鳍相对,但起点在腹鳍之前,约在前鳃盖骨的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距腹鳍较远。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后方,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呈圆形。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尾鳍和背鳍具有黑色小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显著的黑色斑点。 B、生活习性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达30℃时,泥鳅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厘米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 C、生长繁殖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4 月上旬开始繁殖,5一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 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18 ℃ -30 ℃ ,最适水温为22 ℃ -28 ℃ 。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 5 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 厘米时,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 1 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 厘米,怀卵量约2000 粒,10 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10000粒,体长12 厘米的怀卵量1.2-1.4万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1.8万粒,体长20 厘米怀卵量为 2.4万粒左右。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 万粒。卵圆形,卵径 0.8-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1.3-1.5 毫米,卵黄色,半黏性,黏附力不强。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50 %一60 %。 雄鳅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在6厘米以上,性成熟较雌鳅早,雄鳅精巢一对,位于腹腔两侧,呈带状且不对称,右侧的精巢比左侧的长而狭窄,重量也轻一些,当雄鳅体长为9-11厘米时,精巢内的精子约有亿个。 泥鳅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体互相摩擦并相继游出水面。雄鳅追逐纠缠雌鳅,并卷曲于雌鳅腹部,以刺激雌鳅产卵,同时雄鳅也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这种动作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次数也不相等,个体大的可在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随着水的波动,容易从附着物上脱落沉到水底。 泥鳅的繁殖习性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从出生到繁殖,需时两年(1冬龄)。4-9月为产卵期,5-7月为产卵盛期。产卵水温要求18-30 ℃ ,最佳24-28 ℃ 。 一年产卵多次,每次历时4-7天。常选择水深入30厘米有流水和水草的浅滩处产卵,时间常在雨后夜间或凌晨,有时白天也产。产卵期间胆大,到水面追逐。常见发情泥鳅在水面上游动,数尾雄鳅追逐一尾雌鳅。 亲鳅的强化培育 1、选择培育池:长方形50—100平方米,池深1.2米,水深0.4米以上,池底10厘米厚淤泥。池的两对角设进排水口,进排水口装设铁丝网或尼龙网防逃。 2、清整亲鳅池:放鳅前10-15天把池水放干清整,按每亩75公斤生石灰消毒。 3、放养亲鳅:把挑选好的亲鳅用3-4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然后按每亩6000-10000尾标准放入亲鳅池。雌雄可分养,也可按照1比2混养。 4、培育管理:投喂饲料,水温15 ℃ -16 ℃时动植物饲料按照3比7投,当水温升至20 ℃时,按6比4投。日投量按亲鳅体重的5-7投,繁殖前增至10。培育期间,要保持水质良好。 泥鳅的自然产卵受精 繁殖池最好用水泥池,大小依养殖规模而定,水深保持1米左右即可。如无水泥池,土池也可(要清塘)。水温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