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投稿须知-编辑规范程序.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文稿编辑规范 (2011年9月修订版) 参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和本刊多年以来形成的文稿编辑要求,按照文稿的编辑要点,特制定本规范。 一、文章标题 文稿应具有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 标题在编辑时应注意不要中英文混杂,同时注意对标点符号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句末没有标点,句中的逗号换成空格,其他标点如顿号、冒号、破折号以及书名号和冒号等酌情处理。 二、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1.文稿应具有作者署名和作者工作单位,一个作者不允许署两个及以上单位。 2.作者的署名放在文章标题的下方,居中排印;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以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用英文半角格式表示),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 3.作者工作单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用圆括号括起。在标明作者工作单位时,应包括单位全称,不得使用简写形式,各级单位中间空一个字的距离。一般中小学作者和地方电教馆到一级单位即可,高校作者一般为二级。作者工作单位还包括所在省(区)、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中文)分隔,各工作单位连排时,以中文分号隔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应含省(区)和市两个要素,直辖市时为一个要素。 4.国外作者应在作者署名前加方括号进行标识(如 [新加坡]、[美国]、[挪威]等)。 如: 桑新民1,洪礼彬2,[爱尔兰]保罗·康威3,景元克4 (1.南京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系,江苏 南京 210093;2.南京市电化教育馆,江苏南京 210029;3.爱尔兰科克大学 教育系,爱尔兰 科克;4. 北京市第106中学,北京 100031 ) 三、摘要 1.文稿应具有中文摘要,摘要的撰写应体现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大要素,遵循客观性、准确性、简练性、规范性原则,能够概括文章的结构和重要观点,一般在300—500字之间。 2.摘要前加“摘要:”作为标识。详见案例。 例1——摘要: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 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如何使这方面的研究更有效地对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实践产生积极影响?作为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研究者,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对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并推动和发展更先进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本文从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s)的角度,阐述21世纪的学习中(21st Century Learning)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以新加坡学习科学研究所(Learning Sciences Lab)的研究为例,提出我们需要进行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从而发展出创新性的科技应用于学习的模式,并使得科技在学校的相关应用实践获得持续发展(Sustainable)与推广(Scalable)。 例2——摘要: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研究,深入到范畴、理论体系的构建、建模研究,并开展与国际同行的对话,这显然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深化发展、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深入剖析了美国“94定义”范畴模型的贡献和局限,提出用“学习”范畴取代“理论与实践”这一非专业范畴的核心与桥梁地位,并以中国文化和当代非线性科学为方法论指导,开发出包括两级范畴的教育技术学范畴复杂网络动态结构模型。这是本专业范畴体系建模研究的重要尝试,希望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和深入探讨。 四、关键词 1.每篇文章可选3—8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分隔。 2.关键词前加“关键词:”作为标识。 五、中图分类号 1.文稿应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标识中图分类号。 2.一般一篇文章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3.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作为标识。 六、文献标识码 1.文稿应具有文献标识码,位置放在中图分类号后面。 2.本规范共设置以下5种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3.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摘要、简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4.文献标识码的位置放在中图分类号后面。 七、文章编号 1.文献标识码为A、B、C三类的文章必须编号。该编号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该文章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