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 变化,而横波不变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水汽 水 圈 生物圈 * *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水 圈 大 气 圈 生 物 圈 岩石圈 地核 地幔 地壳 地球的圈层结构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 最深的钻井,不过12千米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小资料 地震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纵波 横波 横波 纵波 共同点 可通过 的介质 传播速度 特 点 分类 较快 较慢 固、液、气体 固体 波速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图1-4-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纵波横波波速都明显增加 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5 2900 2、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壳: 指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 ①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洋部分 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③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养O闺Si女Al贴Fe给Ca哪Na家K美Mg 指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厚度约为2800千米。 ①以铁、镁的硅酸盐类为主; ②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③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 指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厚度约为3500km。 ①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②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③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地核: 地核 地幔 地壳 特征 深度(km) 不连 续面 圈层名称 下地幔 上地幔 内核 外核 ①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 陆部分厚; ③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①以铁、镁的硅酸盐类为主; ②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③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 发源地; ①主要由铁、镍组成; ②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③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 为固态金属球。 莫霍面 古登堡面 35km 2900km B 课堂练习 C 3.莫霍界面是( )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A C 纵波(P波) 横波(S波)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莫霍界面 上层: 硅铝层 下层:硅镁层 地 幔 地壳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2000—3000千米 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组成: 0.000524 氦 不计 氡 0.000001 臭氧 0.000008 氙 0.00005 氰 0.000114 氪 0.00015 甲烷 0.0018 氖 0.033 二氧化碳 0.934 氩 比例 成分 氮78% 氧21% 干洁空气的组成 其他气体1% 氩、CO2、O3 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低层大气的组成 作用 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主要成分 次要成分 N2 O2 CO2 O3 生物体构成的基本元素 一切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吸收红外线) 吸收紫外线,使生物避免受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 ①集中在大气底层,一般随高度的增高而 减少; ②夏季>冬季、低纬>高纬、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 含量分布: 固体杂质 ②含量分布: ①固体杂质包括: 陆地上空多于海洋上空 城市多于农村 冬季多于夏季 白天多于夜间 烟粒、尘埃、盐粒、花粉等。 2.大气的垂直分层 ①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 ②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层次 高度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 气 近地面至12千米左右 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 平流层顶至3000千米 天气现象复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多功能照度计及便携光度计价格.docx
- 内科学_上消化道出血教案.ppt
- 2 DWDM色散补偿及光功率调试(24P).doc
- 第七篇广播电视文艺类篇目.ppt
- 第1篇__常用电子元器件.ppt
- 生理参数测量仪器摘要.ppt
- 第七章 论工程类变形监测的目的与意义.doc
- 生理学Z第3次作业指南.doc
- 第4讲.工业噪声的危害与控制.ppt
- 生化处理活性污泥法 2指南.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