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灾害评估与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地灾害评估与分析

研究目的 分析地震诱发的99条泥石流沟的空间分布与物理特征 建立基于gis的多种专题分析因子的数据库 建立了多指标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模型,计算泥石流累积敏感因子值 引入成功率的概念判定泥石流敏感性的5个分级区间 绘制汶川县泥石流敏感性分区图 研究内容 四川境内30个重灾县,面积7.4万km2 二.研究区概况 流域 名称 流域面 积 km2 泥石流 个数 泥石流 流域面 积 km2 泥石流所 占流域面 积百分比 杂谷脑 河 297.2 13 108.4 36.47% 草坝河 527.9 7 12.9 2.44% 二河 1742.9 20 232.2 13.32% 寿江 595.2 16 127.4 21.40% 岷江干 流 922.0 43 665.3 72.16% 数据资料 遥感影像 1:5万地形图 1:20万地质图 岩性与断层 坚硬岩组:火成岩 较硬岩组:板岩、砂岩、泥质灰岩等 较软岩组:页岩、千枚岩、泥岩等 软弱岩组:更新统及全新统地层 断层: 压扭性大断裂:茂汶断裂,映秀断裂 沿北东走向十余条大小不等断层 地震烈度 资料来源:四川省地震局 地形因子 高程分布图 坡度分布图 坡向分布图 形状系数 三.泥石流敏感性评价方法 单因子敏感性计算方法 Saha:敏感因子 SFi 表示某类因子中第i项的敏感指标 Ai 表示某一类因子中第i项所占的面积百分比 某一特定因子所有次项目的平均发生率 某一特定因子的其中项目的发生率 OP= 当OP1时,表明此项目在影响因子中对泥石流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程度; 若OP1,表明在此项目下不易发生泥石流; OP=1,表明两者对泥石流的影响大致相当。 具体计算流程 1. 泥石流灾害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分析,获得单因子的所占面积 2. 换算各因子的面积百分比 3. 计算OP值 4. 计算单因子的敏感值 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权重 该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R=0.0350.1,故该判断矩阵有效。 累积泥石流敏感因子 泥石流敏感性评估 泥石流累积敏感因子的范围在0.525~2.578 划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五个区域,按照(μ-1.5mσ)、(μ-0.5mσ)、(μ+0.5mσ)、(μ+1.5mσ)四个边界值划分区间 引入Lu and An提出的成功率的概率,拟合最佳成功曲线确定m值 m=1.1,研究区范围最小但发生泥石流的数目最多 划分敏感区间 (1)极低敏感区 当ODSF≤0.365, (2) 低敏感区 当0.365< ODSF ≤0.739, (3) 中等敏感区 当0.74< ODSF ≤1.113, (4) 高敏感区区 当1.113<ODSF ≤1.488, (5) 极高敏感区 当ODSF >1.488. 评估结果 四.结论 GIS + 敏感分析模型 优 点 不 足 1. 快速、高效实现对泥石流流域敏感性的评价 1. 敏感评价因子的选择、权重系数的确定 2.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提高模型精度 2. 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与制图显示功能 * * 坡向 灾害点分布与山体坡向关系 坡向/(o) 个数 面积/km2 密度/(个·km-2) 337.5~22.5 (北) 387 6915.83 0.06 22.5 ~67.5 (北东) 687 8963.74 0.08 67.5~112.5 (东) 841 10531.67 0.08 112.5~157.5 (南东) 987 11622.05 0.08 157.5~202.5 (南) 629 8561.29 0.07 202.5~247.5 (南西) 561 9040.47 0.06 247.5~292.5 (西) 417 8742.61 0.05 292.5~337.5 (北西) 435 8636.50 0.05 坡向 东河口滑坡航片 主滑方向30° 积约1500万m3 石板沟滑坡 主滑方向45° 约860万m3 规模较大的滑坡也大多发生在337.5~202.5o(两者的并集) 四 结论和讨论 山地灾害沿中央断裂呈条带状分布,上盘各距离灾害点个数和密度都明显高于下盘;地震能量的释放具有长短轴效应,可能是造成山地灾害密度在距离中央断裂带大于12km后锐减的原因;中央断裂带下盘灾害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特点与前山断裂的破裂有关。 山地灾害在河谷两岸发育密集,与河流的空间分布一致。 山地灾害密度以2000~2500m最大并分别向高海拔和低海拔递减。 山地灾害对于高地震烈度的响应明显;山地灾害在硬岩岩层中发育密度最大。 当区域地势变化方向和坡向与地震断裂破裂方向一致时,山地灾害更容易发生。 山地灾害密度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大规模的滑坡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