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凡成教授分析耳鼻喉医案
2010年上半年耳鼻咽喉科教学医案讨论课
答疑
案一、王东曦医案
陈某,20岁,男,汉族,学生。住院日期:1987年5月15日。主诉:左耳听力减退及耳鸣已7日。现病史:1987年5月9日中午突然感到左耳听力下降,未加重视。至当晚,同侧耳出现耳鸣;音调高低不定,持续性,在嘈杂环境中增剧,同时伴有头晕,但无视物旋转感。随后,听力减退逐渐加剧。于5月11日就诊于某省级医院,电测听发现1000Hz以上听力均在90~100dB。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给予针药注射,用药不明。由于听力未见恢复,耳鸣增剧,且出现口干,于5月15日住入本院。发病前无自觉感冒及特殊用药史,但有精神紧张及睡眠不佳等。既往史:过去无眩晕及耳流脓史,未用过耳毒性抗菌素,亦无结核、肝炎及痢疾等。平时有血压偏高现象。自幼有两侧上睑下垂。无药物过敏史。家族中,父母兄弟及妹均健在,无特殊病变。病人未婚。平时饮酒少量,不抽烟。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滑。望诊:神志清楚,精神紧张,自动体位,营养中等,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头发部分转白,头颅无畸形,双侧上眼睑下垂,四肢活动自如,胸廓对称,腹部平,甲状腺无肿大。闻诊:呼吸平稳,声音洪亮;心律齐,88次/min,无病理性杂音;呼吸音正常,未听及干性或湿性罗音;无肠鸣音;体表无特殊臭味。触诊:肌肤湿润,颈部及腋下未摸及肿大的淋巴结;腹部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鼻喉科检查:两侧外耳道无红肿及压痛,亦无异物及流脓;鼓膜未见充血,光锥存在,未见穿孔;音叉听力检查,左耳气导听力对低音C128存在,对高音C2048重度减退,Rinne试验阳性,右耳正常。自发性眼震检查,阴性。指鼻试验及轮替运动试验,均阴性。鼻中隔偏向左侧,下甲及中甲均不肿大,黏膜呈淡红色,鼻道内无脓涕。咽峡及扁桃体不肿大,口咽后壁滤泡少,鼻咽部无肿物;鼻后孔及两侧咽鼓管隆起无异常。舌根淋巴滤泡增大,会厌无异常,两侧梨状窝无积液,喉腔内,两侧声带色泽正常,运动正常,无小结或肿物。神经系统检查:无病理性反射出现。化验室检查:拟施行血常规,小便常规,肝功能及血脂检查。
中医诊断:左耳耳聋及耳鸣;肝火上扰,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左耳突发性耳聋,原因可能为血管病变引起。
治则:清肝泻火,佐行气化瘀。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桃红四物汤加减。
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柴胡9g,生地黄15g,泽泻9g,桃仁9g,红花6g,川芎6g,赤芍、白芍各15g,丹参20g,当归6g。
每日一剂,水浸15分钟,煎煮30分钟,分3次服。
调护:调情志,慎起居。忌食燥热及辛辣刺激之品。
西药配合治疗:
1.复方丹参注射液2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入,每日1次。
2.维生素Bl100mg,肌注。
二诊(5月16日):经治疗后,自觉全身情况良好,上午耳鸣减轻。测血压为134/90mmHg。但至下午,耳鸣又增剧。血常规报告:WBC5800,N46%,E1%,L53%。考虑为有外感风邪,即病毒感染现象,加用病毒灵0.1g,口服,每日3次。
三诊(5月18日):耳鸣及耳聋仍旧,昨日起见出现咽痛。血压为130/88mmHg,有明显外感观象。停用上述中药,改用驱风祛邪治则,方用驱风饮。另外加菸草酸l00mg,口服,每日3次。金银花15g,大青叶10g,马勃l0g,板兰根15g,桔梗10g,甘草3g。每日1剂,煎法同前。
四诊(5月19日):耳鸣减轻,听力仍旧。血检肝功能正常,冷热试验结果: 30°C:左侧2分10秒,右侧2分;44°C:左侧2分10秒,右侧2分10秒。
五诊(5月22日):病人感耳鸣减轻,听力依然是,睡眠好,口干减轻。复查血常规,白血球6000,N60%,E3%,L37%。考虑驱风祛邪已有见效,为促进病变组织恢复正常。停用驱风饮,病毒灵、菸草酸等。改用活血化瘀治则。方用麻桂汤。处方:麻黄3g,桂枝3g,黄芪15g 赤芍15g,当归6g,党参10g,麦冬10g,五昧子9g,甘草5g。每日1剂,服法同前。
六诊(5月25日):病人感听力提高,耳鸣明显减轻,且高音调耳鸣消失,仅为低音调机器声;头晕亦消失。胸部透视,肺部无异常。继续上药治疗。
七诊(6月1日);病人感耳鸣仅轻度,听力明显提高,电测听示,1000~6000Hz处,各提高50~60dB,8000Hz出现。因听力已基本恢复,于6月3日出院。共住院20日。
参考文献
陈可冀.中医药学临床验案范例新世界出版社1994,397-340
李凡成按:本案系突发性耳聋,至今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内耳微循环障碍是其可能机制之一,加之全身兼有舌红,苔薄黄,脉弦等肝火之象,故采用清肝泻火,行气化瘀之法,用龙胆泻肝汤直折肝火,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通窍。期间因外感风邪,改治则为驱风散邪,待风邪已祛,再返回治疗耳鸣耳聋,充分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
讨论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