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章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一)客体论。主要代表是宗教的神启论。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认为道德根源于“天”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从道德主体之外寻找道德的根源。 (二)主体论。一些伦理学家从道德主体之内寻找道德的根源,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天生就有道德意识。先天论、本能论、人性论。 1、神启论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 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上被称为“黄金定律” “摩西十诫”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2、天赋论 2、天赋论 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 性为“天之降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天生的生命本能。二是人天生的良知良能,即人有别于禽兽所特有的道德良心。 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2、天赋论 荀子性为本始材朴的思想 首先,他认为性乃本始材朴。人性包括利欲之心和有辨有知之能。其次,荀子主张:人之性恶。再次,荀子主张人性可化。 韩非子代表的法家性为天性的思想 韩非子把荀子的性恶论推向极端。首先,他认为性是人的天性,是本能,包括利欲之心和聪明睿智。其次,韩非强调,在人性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欲利之心。 2、天赋论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生俱来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道德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 3、情感欲望论 3、情感欲望论 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大卫·休谟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3、情感欲望论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 先秦时代的商鞅、韩非子都认为,法律和礼义的产生就是为了规范和制约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 4、动物本能论 (自然起源论) 以达尔文为代表 的进化论伦理学 认为,人类道德 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 (社会)本能,道德不是人 所独有的,一切群居性 动物都有道德感。 2.道德的起源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道德根源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 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 首先,劳动实践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 其次,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是通过劳动实践起作用的,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动力。 另外,劳动实践的创造推动了道德的产生。 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道德是对利益的调节,而利益关系和矛盾是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关系中的。 没有社会关系,就不会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 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的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 一是表现在它使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服从于人的需要; 二是表现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所形成的能动作用。 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 首先,人类生存的需要是道德发生的直接原因。 为了调节人们的利益需要,最初便形成了一些最简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缓和利益的冲突和矛盾。 归纳总结:道德的起源 (一)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二)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 (三)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四)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 (五)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本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规定性, 道德的本质就是指道德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 一、伦理思想史的探讨 道德本体论与道德工具论之争 道德本体论就是在道德的本质的问题上,确立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至上性和超越性,将人视为道德的载体和工具。 二、当代中国伦理学界的争论 在道德本质的研究上有规范说、主体说、主体与规范统一说等等不同的主张。 道德的本质在于规范性的观点是学界的主流观点。规范说主要从道德的社会本质出发,力图从道德作为意识形态与其他形态的区别中,寻找道德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道德的功能 一、道德的功能 1、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 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2004年10月24日下午2时许,在西安“金钟大厦”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