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陆卫平群体质量huang.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陆卫平群体质量huang

玉 米 群 体 质 量 栽 培 陆卫平   (扬州大学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225009) 同一品种不同密肥群体气生根数、总根数与干物质积累量的结果同样表明,气生根多、总根数多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也多。气生根数与吐丝期、吐丝至成熟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1*和0.9423**,并与总根数与干物质积累的相关具有一致性。 表12 不同密肥群体气生根数、总根数与干物质积累量 (扬州,1996) 同一品种不同密肥群体的气生根数、总根数与产量的构成情况同样表明,气生根数与总粒数及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167**和0.9639**,与总根数与总粒数及产量的相关表现一致。 表13 不同密肥群体的气生根数、总根数与产量及其组成 (扬州,1997) 综上分析说明,无论是同一密度不同品种,还是同一品种不同密肥群体,花后物质积累量高是玉米高产群体质量的核心指标,这一指标揭示了玉米高产栽培必须着眼于培育吐丝至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吐丝期前的群体培育不应单纯追求数量,而应注重提高质量。为达此目标从协调群体源库关系入手,吐丝期群体应具有适宜的LAI值,协调光合势与净同化率的矛盾,形成最大的产量源;在此基础上, 一是提高总粒数,扩大产量库容量,这既是高产的主要决定因素, 又是增加群体花后光合生产的内在生理质量指标。二是提高粒叶比,在有限度的LAI下提高总粒数, 要通过提高粒叶比来实现,在粒叶比相同时,粒叶比高产量高,这是群体源库协调水平的标志,也是高产品种选择的依据。三是改善叶系组成,减少空秆叶面积提高有效叶面积,增加倒7~倒5叶高效叶面积,增加花后产量生产源。四是增加茎粗及茎鞘重,提高群体整齐度,建成抗倒及输导能力强和良好的群体冠层支撑系。五是增加气生根量, 气生根量是根系发达和活力旺盛的标志,是高产群体根系的直观诊断指标。 2.玉米高产群体的培育途径与技术 玉米生产中围绕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建立高光效群体, 首先要以安排最佳抽雄吐丝期,为玉米灌浆结实争取最佳的气候条件为前提;以控制最适叶面积、增加总粒数、提高花后物质生产能力为目标;从播种建立群体起点开始,通过足苗匀苗去弱株确保足穗壮株提高整齐度,并按叶龄进程调控群体发展、改善叶系组成、增加粒叶比、主攻大穗,使群体随生育进程按预期的目标发展。栽培调控归纳为“足、壮、高” 的技术途径,即以足苗足株保足穗;以壮苗壮株,充分发挥个体的生产潜力,攻大穗;提高花后的光合生产与物质积累夺取高产。 2.1保证玉米生育进程与最佳季节同步 根据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使玉米生育进程与最佳季节同步,充分利用当地的温光水资源,趋利避害,是稳产高产的前提。其中开花结实期的温光等条件对高产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玉米抽雄开花的最适温度是25~27℃,灌浆结实的最佳温度是20~24℃,抽雄开花遇32℃以上高温,结实率大大下降,温度低于16℃子粒停止灌浆,不能正常成熟,影响产量和品质;高产玉米要求灌浆结实期的平均每天日照天数6~10小时, 土壤持水量达80~85%;对积温要求,主要随品种的熟期不同而异,15~17 叶的早熟品种积温2100~2300℃,18~19叶的中早熟种2300~2500℃,20~22 叶的中晚熟种 2500~2800℃;玉米从播种到开花的发育速度,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影响,温度高发育快, 温度低发育慢,茎秆生长点感受的温度是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因素。   长江流域地区多熟制春玉米一般在清明节前后露地直播,但在6月未7月初开花常遇32℃以上高温,导致结实率显著降低,灌浆结实期高温逼熟,限制了产量的提高。而在下游地区7月下旬、8月上旬常遇台风袭击造成严重倒伏,不利于稳定提高花后干物质生产和子粒产量。   作者在江苏采用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将播期提早到3月上旬(气温7~8℃)播种,大田地膜覆盖膜上移栽乳苗壮苗早发,玉米在6月上旬开花,减少高温对灌浆结实的不利影响,同时避开台风造成倒伏的危害,实现早熟高产。 2.2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 增加总粒数的栽培策略 高产实践和研究表明,协调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增加群体总粒数,其栽培策略是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   随着紧凑型玉米的出现,适宜穗数由以往的3000多穗提高到现在的5000穗/666.6m2左右,产量显著提高。但高产田仍是在适宜穗基础上主攻大穗。各地因品种和生态条件不同,吨粮田的产量结构不同,多数在5000穗左右,每穗700粒左右,少数为4000多穗,每穗800粒左右和5500穗以上,每穗近600粒的。它们的总粒数在285.2-356.3万粒/666.6m2,上述产量结构,是目前指导玉米高产的指标。 适宜密度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