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骨外伤、损伤X线表现—培训课件.ppt

腕骨外伤、损伤X线表现—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克氏针固定术 舟状骨骨折同时有腕部不稳定及腕骨脱位时,可用克氏针固定骨折,同时复位腕骨脱位。术后用石膏托固定腕中位及桡侧屈位。定期检查,直到骨折愈合为止。也可在电视X线机透视下,经皮下用细克氏针(直径为0.6mm),于不同方向固定骨折,愈合率达83%~88%。  4、加压螺钉固定术 用于有移位的新鲜骨折及骨折不愈合均可,Hebert(1986)用此法治疗舟状骨骨折,成功率达97%。  Herbert螺钉固定法,P1处螺纹距大于P2处 舟状骨近侧1/3骨折:舟状骨近侧1/3的血液供给系由远侧经舟状骨腰部而来,但约有30%腰部供血很差,因而舟状骨近侧1/3骨折愈合差,此部骨折的愈合期,要比中1/3骨折晚6~11周,有14%~29%不愈合。治疗可用Russe植骨法治疗,如骨折块很小,可将其切除,塞入卷曲的掌长肌或小的硅胶假体,以保持腕骨稳定性。如骨折伴有腕骨不稳定,则做腕骨局部融合术。  骨折部位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腕骨骨折并正中神经卡压一例 病史简介 杨大平,男,36岁,工人,患者于2008年12月1日工作过程中从约4-5米高处坠落,双腕部着地,但是感觉双腕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急送至澧县人民医院予清创缝合手法复位后肿胀无明显好转,转入湘雅附二,诊断为:1、右舟骨骨折2、左月骨脱位并正中神经卡压3、左三角骨撕脱性骨折,予全麻下行“右舟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左腕管切开正中神经减压+左腕清创术+双腕石膏外固定术,”术后右腕肿胀减轻, 回家自行治疗2月余,后湘雅附二复诊提示“左月骨缺血性坏死”,目前患者仍遗留有左腕部肿胀,双腕活动障碍,为进一步康复入住我院。 入院时功能问题 1.ROM:腕屈曲左/右10 ° /30°,背伸左/右—5 ° /15 °,桡偏左/右5 °/10 °,尺偏5 °/15 °。 2、肢体形态:左腕部肿胀明显,测周径左/右20.0cm/17.5cm。 3、MMT:左腕部各肌群肌力2级,右腕各肌群肌力3级。 疼痛:左腕部疼痛,VAS评分5分。 X线提示:左月骨密度增高,边缘欠规则,腕关节间隙变窄,右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改变。 治疗经过 PT:牵伸技术、关节松动训练改善双腕关节活动度 OT:手功能训练、减轻疼痛的作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理疗:磁疗、中频脉冲电治疗镇痛,改善局部血液训练,超短波短波治疗促进坏死吸收。 针推:电针、红外线治疗活血化瘀 临床:中药熏洗治疗、药物活血镇痛等 出院时情况 1.ROM:腕屈曲左/右10 ° /30°提高至20 ° /30°,背伸左/右—5 ° /15 °,提高至10 ° /15 °桡偏左/右5 °/10 °提高至10 °/10 ° 2、肢体形态:左腕部肿胀减轻,测周径左/右19.0cm/17.5cm。 3、MMT:左腕部各肌群肌力2级提高至3级,右腕各肌群肌力3级提高至4级。 4、疼痛:左腕部疼痛减轻,VAS评分3分。 湘雅附二复查X线提示:左月骨部分骨质缺损,考虑局部骨质吸收。 右前臂、腕及手部挤压伤;腕舟骨、豌豆骨及小多角骨骨折伴腕骨间关节脱位 一例 患者XXX,男,31岁,于9天前,在工作中被机器挤压右前臂、腕及手部,伤后由当地医院治疗,石膏外固定,2天后转来院就诊。查体:右前臂、腕及手部肿胀明显,腕部畸形,腕背见散在张力水泡,手指半屈曲位,屈伸活动受限,桡动脉搏动有力,末梢血运可,手背及指感觉麻木。 思考 1、该患者处理方案? 2、康复时机选择? 临床表现 患者腕背伸,手掌着地,跌伤后(如从单、双杠或跳木马跳下时),感伸屈腕时疼痛,鼻烟壶处肿胀,背伸腕部时疼痛加重,被动伸拇、示指时引起患部疼痛。  并发症 由于舟骨所处位置剪力大 ,血运不良 ,故舟骨骨折易致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晚期可致创性关节炎和影响腕关节稳定 性。本病还常伴有正中神经压迫症,故若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导致患手坏死 。 ? 【治疗概述】 1.治疗原则  处理舟状骨骨折的方法不一,但总的方针是根据临床制定治疗方法。在一处骨折中可贯穿着早期与晚期治疗两个方面。应注意,舟状骨骨折后,腕部即不稳定,舟状骨常向背侧屈,使桡、头、月骨的直线对位丧失,轴线呈“之”字形,治疗时需纠正。  ???  ?从实验的生物力学上看到,保持腕部的桡偏及掌屈,可以保持良好对位,尺偏及背伸使靠近头状骨处的骨折线分离。无移位时,用包括拇指近节的短臂石膏固定,一般固定8~12周。有移位的复位后,在桡偏掌屈位用长臂石膏固定12~16周。 疑有舟状骨骨折的病例,应在石膏夹板固定2~3周后再摄X线片,以免漏诊。如有骨折,此时可见清楚的骨折线,然后再延长固定时间。舟状骨骨折的不愈合率高,Ban(1953)曾报道,二次世界大战时为22%,London(1961)报道为10%,近期报道为5%~10%。舟状骨骨折2/3发生在舟状骨腰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