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采收率---绪论概要
任课教师:董 悦
职 称:副教授
所在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E-mail : DY0519@163.com;;;;《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和方法》学生上课签到表(第 周);《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和方法》学生上课签到表(第 周);课程内容;绪 论;绪 论;一、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含义;; 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地质历史长期发展的综合结果,是盆地演化的产物。油气在由分散到集中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要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而且保存下来,是生、储、盖层和生、运、聚等静、动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机配合形成的。; 油气二次运移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果运移过程中无盖层阻挡,油气将一直向上倾方向运移,直至散失到地表;另一种是运移过程中遇到合适的圈闭,油气将停止运移,在圈闭中聚集起来。
油气聚集(accumulation):就是指油气在储层中由低势区向高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 油气和水进入圈闭以后,因为一般亲水的、毛细管封闭的盖层对水不起封闭作用,水可以通过盖层而继续运移;而对烃类则产生毛细管封闭,结果把油气过滤下来在圈闭中聚集。在水动力和浮力的作用下,水和烃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并最终导致在圈闭中形成油气藏。
另外油气进入圈闭后首先在底部聚集,随着烃类的增多逐渐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连续烃相,由于密度差油的压力都比水的压力高,因此产生了一个向下的流体势梯度,致使油在圈闭中向上运移同时把水向下排替直到束缚水饱和度为止。; 油气藏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油气和圈闭。而油气在由分散到集中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要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而且保存下来,主要取决于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六个条件。归纳起来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油气藏类型; 2、非构造油气藏
非构造油气藏的储油圈闭是由沉积作用或成岩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地层和岩性油气藏。
3、复合油气藏
受多种因素控制的油气藏称为复合油气藏 。; 油气水在圈闭内因密度差异而分成三个层次,据水层在油藏中的分布范围可将油藏分为两种:底水/边水油气藏。;;裸眼完井方法; 依靠油层天然能量来开采石油的方法称为一次采油。;
指一次采油后,借助人工举升或向油层注水(或气)而进行的采油。;*;; 针对二次采油未能采出的原油,采用向油层注入化学剂、气体溶剂或引入其它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称为三次采油。;4、提高原油采收率或强化采油
(enhanced oil recovery); 近年来有人使用IOR(improved oil recovery)一词。IOR可译为改进型采油。它包括EOR所包括的采油法,还包括EOR所未包括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如区块周期注水和通过打加密井和特殊结构井的采油法),因此IOR比EOR在概念上有更广泛的含义。;二、EOR分类;2、按提高采收率机理来分;三、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的历史; EOR技术以美国发展最快,这与美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大,而近几十年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有关。
前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前,注水开发处于有效期,直到80年代才开始重视其它EOR的研究,进入90年代,依靠各种EOR技术日增产原油大约1.8万桶。
; 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勘探领域非常广阔的国家,各类沉积盆地超过500个,沉积岩分布面积达670万km2。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目前,先后探明油田502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3×108t;投入开发的油田有361个。
;2001-2010年中国原油产量趋势分析图;2004-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对石油需求迅速增长。 年需求增长5%以上,实际增产量不足2%。
近几年来,我国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石油进口量持续提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的潜在威胁。从我国石油资源特点及其开采形势来看,提高石油采收率是缓解我国石油供求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1、我国石油资源特点及其开发状况;(2)我国油田的开发状况
我国的石油年产量从1978年超过1×108t以后,长期持续增长。2003年原油年产量达到1.7×108t,位居世界第五位,成为世界产油大国之一。
近年来,我国陆上东部油田的原油产量已出现自然递减,西部地区产量持续上升,海上油田产量上升较快,全国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已开发油田大多数进入了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开采阶段。采出程度大于60%的油田达82.4%,含水超过80%的特高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