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萜类1(天然药物化学)试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生源途径 环烯醚萜是由活性焦磷酸香叶酯(GPP)衍生而成,是GPP经水解脱去焦磷酸后,经氧化形成香茅醛,香茅醛在化合过程中发生双键转位,再水合成一个伯醇基,伯醇基进一步被氧化,衍生为仪臭二醛。仪臭二醛发生烯醇化后,再进行分子内的羟基缩合,即产生环烯醚萜。 举例:梓醇(catalpol)又称梓醇苷,是地黄中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梓苷(catalposide)的药理作用与梓醇相似。桃叶珊瑚苷(aucubin)是车前草清湿热、利尿的有效成分。 (2) 结构与分类 (1)结构特点:C-1位一般连有官能团,多为羟基;C-3和C-4位间大多连有双键;C4-CH3和C8-CH3易被氧化成CH2OH、COOH等。 C1-OH为半缩醛羟基,性质活泼,易与糖结合成苷,天然界的环烯醚萜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根据其环戊烷结构部分的环合与否,又可分为环烯醚萜苷和裂环烯醚萜苷两种基本碳架。 (2)结构类型 ①环烯醚萜苷:这类环烯醚萜苷数目较多,根据其结构上C-4位有无取代基由可分为两小类: (i)C-4位有取代的环烯醚萜苷,其取代基一般为甲基、羧基、酯基、内酯等。如栀子苷。 (ii)C-4位无取代的环烯醚萜苷,其基本母核只有9个碳原子,是由于其C-4位羧基在植物体内生物合成过程中脱羧所至。如车前草中的桃叶珊瑚苷。 ②裂环烯醚萜苷:裂环烯醚萜苷可看成是由环烯醚萜苷在C-7和C-8键断裂开环衍变而成的化合物。如獐牙菜苷、龙胆苦苷。 (3) 理化性质 (1)性状:环烯醚萜苷类大多数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多数具有旋光性,吸湿性,味苦。 (2)溶解性:环烯醚萜苷类易溶于水和甲醇,可溶于乙醇、丙酮、正丁醇,难溶于氯仿、乙醚、苯等亲酯性有机溶剂。 (3)鉴别反应:这类成分的分子结构中具有半缩醛羟基,性质很活泼,能与一些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可用于环烯醚萜及其苷类的鉴别。 颜色反应 ① 酸水解反应:环烯醚萜苷对酸很敏感,其苷键极易被水解,产生的苷元很不稳定,容易发生聚合反应,在不同的水解条件下(温度、酸度等),产生不同颜色的变化或沉淀。若用酶水解,则显深蓝色,也不易得到结晶性苷元。如车叶草苷。 ②氨基酸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与氨基酸作用产生蓝色沉淀。因此,与皮肤接触,也能使皮肤染成蓝色。 ③乙酸-铜离子反应:将样品溶于冰乙酸,加入少量的铜离子试液,加热后即产生蓝色反应。 3、倍半萜 倍半萜类是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骨架复杂多变的倍半萜类,生源上都是由前体物焦磷酸金合欢酯(FPP)衍生而成。 倍半萜主要分布在植物界和微生物界,多以挥发油的形式存在,在植物中多以醇、酮、内酯或苷的形式存在,亦有以生物碱形式存在。 分类 理论上可分为链状、单环、双环、三环和四环等五种倍半萜结构类型,但植物中多以单环、双环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为主,而三环、四环倍半萜数目较少。 链状:麝香子油,香料成分; 单环:青蒿素,抗恶性虐疾; 双环:?-山道年,驱蛔; 三环:环桉醇,抗菌。 (1)无环倍半萜 金合欢烯,存在于枇杷叶、生姜等的挥发油中,β构型体存在于藿香、啤酒花和生姜挥发油中。金合欢醇在橙花油、香茅中含量较多,为重要的高级香料原料。橙花醇具有苹果香,是橙花油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2)环状倍半萜 青蒿素(qinghaosu, artemisinin)是倍半萜过氧化物,是从中药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中分离到的抗恶性疟疾的有效成分。曾对它的结构进行了修饰,合成大量衍生物,从中筛选出具有抗疟效价高、原虫转阴快、速效、低毒等特点的双氢青蒿素,再进行甲基化,将它制成油溶性的蒿甲醚(artemether)及水溶性的青蒿琥珀酸单酯(artesunate),用于临床。 鹰爪甲素(yingzhaosu)是从草药鹰爪Artemisia annua根中分离出的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化合物,对鼠疟原虫的生长有强的抑制作用。 (3)薁类衍生物 凡是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薁芳环骨架都称为薁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多具有抑菌、抗肿瘤、杀虫等生物活性。 植物中的倍半萜薁类衍生物多半是其氢化衍生物,这些氢化衍生物多数失去芳香性,其结构以愈创木烷骨架类型较多。如圆叶泽兰中的抗癌活性成分:泽兰苦内酯、泽兰绿内酯以及从新疆雪莲中得到的大苞雪莲内酯等。 (1)物理性质 1)薁类化合物溶于石油醚、乙醚、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溶于强酸。故可用60%~65%硫酸或磷酸提取薁类成分,硫酸或磷酸提取液加水稀释后,薁类成分即沉淀析出。 2)薁类化合物的沸点较高,一般在250~300℃,在挥发油分溜时,高沸点馏分可尖刀美丽的蓝色、紫色、或绿色的现象时,表示可能有薁类化合物的存在。 (2)化学性质 1)与苦味酸或三硝基苯试剂作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