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

第一部分 化学毒物危害与控制技术 毒苹果事件 全国职业病危害和职业中毒事故的严峻形势 全球及全国职业病危害情况: 据国际劳工局日内瓦发表公报称,全球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每年造成大约200万人死亡,其中儿童1.2万人。 我国的职业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据卫生部有关资料介绍,中国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 卫生部通报2009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 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38%、9.33%和6.99%。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 卫生部通报2009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 2009年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912例。 引起慢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1082例(占56.59%)、208例(占10.88%)和165例(占8.63%); 主要分布在冶金、有色金属和机械行业。 卫生部通报2009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 2009年职业性肿瘤63例。其中苯所致白血病22例,焦炉工人肺癌19例,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11例,联苯胺所致膀胱癌11例。 2009年共报告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等职业病1106例。其中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24例(噪声聋居多,达348例);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92例(布氏杆菌病190例,森林脑炎2例), 职业性皮肤病176例 职业性眼病161例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11例 其他职业病42例。 1.化学毒物与危害概念 化学毒物通常是指那些在小剂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条件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乃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有毒与无毒并无绝对界限,如有的剧毒物质在微量时,可有治疗作用,而治疗药物超过限量,则可使机体中毒,一些似乎无毒的物质,如进入体内达一定剂量后,便能引起毒性反应。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毒物。 2.毒物毒性分级: 毒性通常是指化学毒物固有的能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一般来说它与进入体内的量呈正比;而危险度则表示某种化学毒物对单个机体或群体所致有害作用出现的预期频率。 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来分级。LD50的意思是半数致死量,LC50的意思是半数致死浓度,即引起实验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剂量或浓度。一般可按LD50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等五级。 存在形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气溶胶的形式。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 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粒子 直径为0.1-10 μm的固体微粒。 气溶胶(aerosol):漂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4、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1.生产过程中接触 原料的开采、提炼; 加料和出料; 成品的处理、包装等。 2.使用过程中接触 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 化学反应控制不当; 管道、钢瓶泄漏; 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5、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 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未经肝脏的生物转化,直接进入大循环并分布全身。 肺泡特点: 肺泡呼吸膜极薄; 扩散面积大(50~100m2),供血丰富; 肺泡壁对脂溶性毒物通透更快。 影响因素: 毒物粒子大小; 水溶性; 毒物在肺泡气与血浆中的分压差; 血/气分配系数; 呼吸的深度和速度、循环速度 ; 环境条件、气温、气湿等。 2.皮肤 ①通过表皮屏障 → 真皮 → 血液循环 ②通过汗腺、毛囊与皮脂腺绕过表皮屏障→真皮 特点:不经生物转化直接进入大循环。 表皮屏障特点: ①脂/水分配系数比较重要。 ②个别金属、如汞可以通过。 ③某些气态毒物浓度较高时也可以通过。 3.消化道 ①经咽部吞咽; ②随吸烟、饮食; ③意外事故。 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或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慢性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 迟发性中毒: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出中毒临床病变。 毒物的吸收: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 损害类别: 1.中枢系统:短时间内接触过量化学毒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经过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脑病。化学毒物:如铅、锰、汞、铊、苯化合物、汽油、二硫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烯等。 2.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起病急,发展快,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及腱反射的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