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金瓶梅_英译中的中西文化互动与关联_温秀颖.pdf

_金瓶梅_英译中的中西文化互动与关联_温秀颖.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金瓶梅_英译中的中西文化互动与关联_温秀颖

中国翻译 翻译评论 2014年第6期 《金瓶梅》英译中的中西文化互动与关联 温秀颖 孙建成 天津财经大学 摘 要 金瓶梅 的英译大致可分为节译 1927-1939 和全译 1939-2011 两个时期 纵跨殖民与后殖民两个时代 :《 》 ( ) ( ) , , 共产生了四个译本 包括两个节译本和两个全译本 四个译本的翻译目的 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方法都有着很大不同 , 。 , , 反映出中西政治经济地位的消长变迁及意识形态 诗学观念的影响 见证了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演变, 具有十分 、 , 重要的译学理论意义。 关键词 金瓶梅 英译 中西文化 互动与关联 :《 》 ; ;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 (2014 )06-0078-04 1. 引言 位译者的翻译目的做过简要讨论,这里我们将在对相 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在她的“文化对话与世界 关语料分析做出进一步补充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 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一文中论及了历史上西方探讨 中国的三个高潮:一是17 世纪最初的20 年,二是第 2.1.1 朱翠仁(Chu Tsui-Jen) :道德教化 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三是当下。这三次高潮均以西 在“《金瓶梅》英译八十年”一文中,我们从“翻 方世界的人们对现实感到不满、沮丧和绝望为背景。 译方式”、“题名”和“印数”三个方面讨论了朱翠 她说:“这种时刻,人们需要通过‘他者’,创造一个 仁翻译《金瓶梅》的目的:向少部分读者要略介绍 ‘非我’来发泄不满和寄托希望。中国正是作为这样 一个奇妙的东方情色故事。经过对译文文本的进一 一个极富魅力的‘异域’而被探索的。”(乐黛云, 步研究,我们发现,译者向西方读者介绍这一东方情 1997 :50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的英译历 色故事的根本目的在于道德教化。我们的证据是: 程,正好与西方探讨中国的第二和第三高潮相契合。 该译本的正文是从原文讨论“财色”的地方译起, 因此,我们这里将以《金瓶梅》的英译历程为研究 指出 “说此一段财色的缘故是因为其所揭示的道德 对象,考察不同历史时期《金瓶梅》英译的目的、策 寓意,在前朝一个富贵之人的人生历险中得到了验 略和方法,探究这些目的、策略和方法背后所折射的 证。”(Chu ,1927 :12 )由此,我们可以将朱翠仁翻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互动与关联,并通过这种探究了 译《金瓶梅》的目的进一步提炼为:通过向一小部 解中国形象在国外的发展变化,更好地参与全球化 分西方读者要略介绍一个因贪财色而死于非命的中 背景下世界文化间的对话。 国风流子弟的故事,并借用西方读者熟悉的、具有道 德寓意的题名“历险记”(adventure ),来引起读者互 2. 《金瓶梅》英译的目的和策略方法 文联想和阅读兴趣,从而实现道德教化。 《金瓶梅》的英译活动始于1927 年,大致可分为 两个时期——节译期(1927-1939 )和全译期(1939- 2.1.2 米奥尔(Miall) :向受过教育的大众读者 2013 ),共产生了四个英译本,其中包括两个节译本 传播中国文学艺术 The Adventures of Hsi Men Ching 米奥尔的节译本(1939 )是一个德语转译本,对 ( by Chu Tsui-Jen 及 Chin P’ing Me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