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第一章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景观设计学第一章导论

3.6 景观学学科·理论 3.7 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论 (1)三元构成的景观环境: 3.7 (2)景观规划设计应用的三元 第四节景观学专业的学习方法途径 --如何学好景观学专业? 4.1 景观学专业学习的三元,简图: 4.2 实践:各类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框架) 4.3 理论: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理论研究框架) 4.4 学习:掌握实践技能;了解(理解)理论知识; 培养专业感觉(直觉、主张)(学习框架:教学计划表) 第五节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基本概念,熟悉 实践方法,树立基本的专业世界观。 三、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 1、生态设计观   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且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充分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 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设计中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机理的破坏,尤其是注意继承和保护地域传统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观; 从生命意义角度去开拓设计思路,既完善了人的生命,也尊重了自然的生命,体现了生命优于物质的主题; 通过设计重新认识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构更好的生态伦理。 2 、人性设计观   以人为本,设计中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尊重,是期望的环境行为模式获得使用者的认同; 呼应现代人性意义,对人类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 与人类的多样性和发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变化和内涵的多义性。 3 、多元设计观 根据地域中社会文化的构成脉络和特征,寻找地域传统的景观体现和发展机制; 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地域的文化传统,将地域传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使之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打破封闭的地域概念,结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用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手段来诠释和再现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 力求反映更深的文化内涵与实质,弃绝标签式的符号表达。 4 、信息设计观  应对于信息处理,设置信息调节、疏导的空间,留有增容余地和弹性发展的场所; 为有效读取信息,更多提供一目了然、形象简洁、色彩夺目的形式,尤其是对符号标志系统的处理; 将信息技术融进设计理念和人的审美需求之中,在更高层次上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 创造互动景观,使景观应对于不同信息而变化,而不是固定地扮演某种角色,承载某种功能。 5 、技术设计观  体现技术理性,设计作为与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变化的回答,反思技术的优越性和潜在危险; 体现技术理性,反映技术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审美观念的多样化趋势; 体现景观智能化趋势,创造有“感觉器官”的景观,使其如有生命的有机体般活性运转,良性循环; 尊重地域适宜技术所呈现的景观形式,将其转化为新的设计语言。 6 、创新技术观   将更多景观要素纳入设计中,用多样词汇表达个性化设计; 改变思维定式,注重探索性,肯定弹性、模糊、不确定设计的价值; 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并驾齐驱,以多重尺度拓展创意空间。 7 、艺术设计观 强化对美的共同追求,使景观与建筑、规划、园林有更大的融合; 将审美的生存观念体现于设计中,通过设计将审美上升为人的生存范畴; 结合时代特征,探索新的有序与和谐的景观艺术; 设计艺术水准的提高取决于对现实的了解、文化的领悟、技术的掌握和个性的发挥。 1945-1965年 景观专业最大转折点与挑战期,提升对于更大尺度景观的开发利用、景观建设与环境结合,提升环境整合性品质 1966-1974年 景观专业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探讨自然景观的保护与修复、如何提升都市核心区高密度社区及参与式社区规划与社会相关议题之挑战。 1975-1981年 此时期有许多小型事务所诞生,发展出各类主题园、植物园、水岸更新发展以及闲置工业区再利用……等,更精准设计象度 1982-1989年 景观专业事务所开始在规模上、制度上、形式上及执业专业范畴上有精准之市场区隔,并逐渐以整合性团队合作(Team Work)方式呈现。 1990年-今 – 环境规划、永续发展、经济迟缓发展,促动了专业者对传统价值与对新科技之重新整合与认知 – 生态危机带动了生态复育、生态保存以及文化景观复育、修复之更深刻责任 – 景观生态学之发展也带动专业界在教育与实务运作上对于大尺度景观问题之整合思惟 – GreenWay之运动结合环境教育、社区再发展与景观修复正是这十年来具体之景观网络串连之成果 “绿道”——greenway,分为两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绿道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