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践行行知思想提升善真品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城东小学 夏波芬学校是省陶研基地学校,近年来,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引领下,挖掘学校发展内涵,以“至善至真育英才”为办学宗旨,深入实践“学陶研陶践陶”工作,发展之路有了新的思考、新的举措,近两年,学校被评为2011年省市级陶研工作良好学校;陶研课题2项省级立项,一项陶研成果获省一获奖;学生近30个陶研作品在省级获奖,教师陶研技能比武获市一等奖。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一作品获全国二等奖;另有两个科技项目获市一等奖。由省教育厅、省集邮协会共同组织的“美丽中国梦”浙江省青少年手绘纪念封设计比赛中,三名学生获二三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市、区两级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学生人次达200以上。陶花朵朵沁人,陶果累累喜人,陶研工作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促进了学校的新变化、新发展。陶研之路,我们一路走来:一、以“善真人师”为朝向,培塑行知式教师陶行知先生说:“现代教师必须具有改造社会的意识和责任,必须有“爱满天下”的情怀,关爱每一个学生。”倡导行知式教师是学习行知教育思想的先导。1.明确培塑方向。“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城东小学教师把“四有”要求作为当代好教师的基本标准,把“使命、责任、仁善、笃真”作为基本职业操守,履行《城东善真教师师德公约》:“为人善爱宽容,真诚阳光;工作善始善终、认真扎实;教学善言启思、尊重规律;教育善解心意、真爱童心”,努力践行“爱满天下”的行知情怀。2.争做善真教师。学校实施价值引导,建构价值文化精神,为每个教师搭建各种呈现自己的价值的平台。①“点赞身边的美丽教师”,用教师朴实草根式的点赞充分展现教师师德的可贵之处,激发教师职业价值感。②《城东教师师德公约》、“十大魅力教师”评选制度,以规约与榜样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③城东“善真”讲堂:通过观看优秀教师记录片、介绍优秀事迹、师德演讲、师德辩论等,激励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④感恩“年度”回望活动。通过拍摄微电影,抒发教师感恩教育、感恩学校、感恩同事的情感。同时,每年挖掘汇总教师的点滴荣誉,让家长也赏识教师。努力激发做行知式教师的源动力。3.搭建培塑平台。依据小学教师所需的知识结构,建构“群体学习式教研主题活动式教研,学术节式教研”教研模式,实施顺应式“无边界”培训;组织好工作五年内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培训以及专项评比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工作坊”,举办城东学术节,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上研讨课等,在实践中探寻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15年三个课题分别省规划、省陶研、市规划立项,一个市重点立项,四节优质课在市区里获一等奖。二、以“课程改革”为主张,探寻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提出:课程必须符合时代要求,合乎社会和个人能力发展之需要。教育部2014年提出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与陶行知的课程论思想不谋而合。此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基于此,我校:爱国友善责任合作1.确立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基于校本,围绕学校核心理念来架构我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为:以“善真”为内核,分“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类,社会参与包括“爱国、友善、责任、合作”,自主发展为“学能、乐观、诚孝、创新”,文化修养为“语言、科学、审美、健身”。(允许在实践中根据教育发展适当进行修正)语言科学审美健身学能乐观诚孝创新社会参与文化修养自主发展2.架构校本课程体系。根据“十二素养”培养目标,我们要建构以十二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搭建“2+2”课程结构,前“2”为基础型课程,分为“国家基础学科课程”和“校本学科课程”两个板块,第二个“2“为拓展型课程,分为“主题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板块。校本学科课程又包括:“起航课程、乐考课程、联科主题课程”。(具体见附件1)3. 建构联科主题课程教学。体现学科整合、选择性教育思想,落实十二核心素养。按低中高三个年段制定出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通过“课外选材,整合资料”寻求课程资源;分主题、分项目、分层次、分课程加以整合实施:根据同一主题每两班开设不同内容让学生选修,如一班二班同一主题两个课程可供选择,三班四班同一主题两个内容可供选择,下一个月对调。既体现选择性,又提高人力资源与学习资源的再利用,实现教师跑课、学生也跑课。评价上,教师层面采用微课展示形式;学生层面采用研究型学习报告形式。4.推进选课走班学习模式。确立以学生生命成长为本的课程文化和价值追求,研发和建立丰富多彩的卓越课程资源库和可具选择性的“社团课程”,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有效指导和管理,最大可能地帮助学生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