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及答案.docVIP

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网上公示稿 总则 规划背景 鄞江古镇具有1600余年建镇史,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它山堰的所在地,曾做过500余年的句章、鄞县县治和80余年的明州州治,素有“宁波之根”“四明首镇”之称,鄞江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是宁波贯彻国家文化建设战略的重要支点。就区域而言,鄞江镇地处鄞西南,有山、有水、有历史、有文化、有特色、有潜力,是四明山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对推动四明山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鄞江自身而言,古镇发展需求强烈,尤其是古镇内部居民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提升、现代化交通需求等民生问题已成为政府和民众日益关心的社会发展问题,为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2014年11月,宁波市规划局委托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规划范围 保护规划范围为整个鄞江镇域,总面积为63.9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域为历史镇区,规划面积194.4公顷。 规划原则 真实性原则:保护体现历史文化价值的真实历史遗存,保护其所携带的全部历史信息; 完整性原则:保护名镇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所有历史文化遗存及其所属的历史环境; 可持续性原则:依托名镇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保护与利用、发展良性互动的可持续性保护思路。 规划目标 挖掘特色:通过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和名镇发展脉络的梳理,对鄞江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做出客观评价。 明确底线: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确定鄞江名镇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 引导和谐发展:从名镇保护、特色发展的角度,对名镇发展提出规划引导性意见建议,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年-2030年。 名镇特色与价值 遗产资源概述 鄞江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一览表 物质文化遗存保护对象 类别 内容 自然地形、地貌 “倚山系水”、“山田共融”的山水空间格局 历史街巷 桥弄、蟹浆弄、大兴巷、培才弄、养正弄、悬慈街等历史镇区历史街巷;鲍家墈、晴江岸、建岙古村落内历史街巷 文物古迹 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 它山堰 区级文保单位(14处) 养正堂、光溪桥、洪水湾塘遗址、回沙闸古遗址、悬慈桥等 文物保护点 (17处) 鄞江古城遗址、郎官第古建筑群、上如松古建筑群等 新发现未定级文物点(99处) 它山庙、花窗门徐家民居、光溪徐氏宗祠、小如松民居等 传统民居 还留存大量传统民居 历史环境要素 文化遗址 洪水湾塘遗址、上化山古石宕遗址、古城遗址等,均已列入保护名录 古道义路 芝岭古道、上化山古道、晴江岸古道、桂华岭古道、清修岭古道等 历史河道 鄞江、光溪河、清源溪、古小溪港、南塘河等 古桥 区内遗存古桥30余座,列入保护名录有童家嫁妆井、华兴宕大井2口 古树 已发现古树名木近百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民间习俗 民间信仰 它山庙会、建岙庙会、鄞江纸会、鄞江正会等 生活习俗 岁时习俗、人生礼俗、建宅习俗等 生产商贸习俗 请龙神求雨习俗、各行叫卖习俗、老字号取店名习俗等 民间艺术 民间曲艺 宁波走书 民间音乐 打夯号子等 民间舞蹈 王家潭马灯等 民间文学 尚化山龙潭传说、十兄弟献身传说等 民间游艺与竞技 撮子、屙缸棋、牛角棋等 传统技艺 泥雕、石雕、手工长面、打铁、传统手工剃头、甬式糕点制作、红榜裁缝、土法酿酒、弹棉花等技艺 地方名吃与原产地特产 地方名吃 甬式糕点、长面、冷水庵木莲、建岙蛮糕等 原产地特产 鄞江贝母、它山堰白茶、四明银雾茶、清源芋艿、梅园山庄油桃、东魁杨梅等 历史人物 刘裕、贺知章、王元暐、魏岘、徐原祥、陈孝均等 重要历史记忆 历史名称 鄮县、句章、明州、光溪、小溪、通远等 桥堰地名 迴澜桥、官池塘、洪水湾塘、小塘、正祀门、李家滩、麻滩、古城畈、后掼龙桥等 街巷河名 前街、中街、后街、三民路、民主路等 名镇文化梳理 1、历史脉络梳理 夏、商、周、秦汉——人口稀少,水患频发 三国、晋、南北朝——县治迁入,城镇始兴 隋、唐、五代——州县双治、它山堰成 宋、元——人口激增、附郭重镇 明、清——物资交流,市集繁盛 民国——偏安一隅、赤白交界 改革开放前——一度设区、区镇同治 改革开放后——风情古镇、山水小城 2、城镇形态演变 自东晋隆安年间在凤凰山西麓建句章城始,鄞江城镇空间形态发生多次变迁: 东晋——县治迁入,建城伊始 隋——城池南迁,一水穿城 唐——城池北迁,州县双治 宋——结构松散,水网成形 元——发展迟缓,中心南移 明——中心居中,两翼对称 清——商业繁盛,纵向成轴 民国——战争纷扰,格局延续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中轴通路,两翼开发 改革开放至今——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