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基础班讲义的
针灸基础班讲义
第一单元 绪 言 细目:针灸学发展简史 在针灸学的发展过程中,代表性的著作主要包括: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时期 代表作 著者 主要特点 肇始时期(内经以前) 《帛书经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1.对十一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灸法的论述2.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3.论及穴名约160个 例题:关于《帛书经脉》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对十一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灸法的论述 B.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 C.论及穴名约160个 D.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E.《帛书经脉》成书在《内经》之后
[答疑编号111010101]
?
『正确答案』E
战国到秦汉,是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内经》奠定了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对经络学说、腧穴理论有精辟的论述,载有160个左右常用穴位的名称,另对刺法、治疗都有具体的记载,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其中以《灵枢》所载针灸理论更为丰富和系统,故《灵枢》又称《针经》。大约成书于汉代的《难经》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针灸学理论体系。已佚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应该是这一时期有关腧穴的专著。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华佗夹脊穴”。 例题:对针灸学的第一次大总结是以下哪部文献: A.《难经》 B.《内经》 C.《帛书经脉》 D.《针灸甲乙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答疑编号111010102]
?
『正确答案』B
时期 代表作 著者 主要特点 建立时期 战国 《内经》 1.为中医学奠定了基础2.《灵枢经》称为《针经》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对针灸学的第一次大总结) 汉 《难经》 1.论述了奇经八脉、原气2.提出了八会穴3.用五行学说解释五输穴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有关腧穴的专著。已佚失 华 佗 创立了华佗夹脊穴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1.记载了许多针灸处方2.主张针药并用,辨证论治 魏晋到明,是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皇甫谧将《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的针灸内容汇而为一,择其精要,编撰成《针灸甲乙经》,共收349个腧穴,成为一部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针灸专书,是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晋代名医葛洪撰《肘后备急方》,所录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从而使灸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代孙思邈撰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书,并绘制了“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佚)。唐太医署负责医学教育,内设针灸专业,为针灸学的规范教育奠定了基础。
时期 代表作 著者 主要特点 发展时期 晋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 1.收录了经穴349个腧穴2.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大总结(第二次大总结),是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 《肘后备急方》 葛 洪 提倡灸法 唐 《千金方》 孙思邈 1.提出了阿是穴(取法和应用)2.创造了“指寸法”3.绘制了彩色的经脉图“明堂三人图” 《外台秘要》 王 焘 有大量的灸治经验 国家针灸教育体系形成 北宋著名针灸家王惟一,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有354个腧穴,并设计制成两具铜人模型。 元代滑寿,编撰《十四经发挥》,首次把任、督脉和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经”,进一步发展了经络腧穴理论。 金何若愚提倡按时取穴法,金元名医窦汉卿推崇子午流注,提倡八法流注,编撰的《标幽赋》是针灸歌赋中的名篇。
时期 代表作 著者 主要特点 发展时期 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王惟一 确立了354个经穴 设计了两具铜人模型 《针灸资生经》 王执中 1.搜集了许多民间散在的临床经验2.重视灸术和压痛点的应用 金 何若愚 创立子午流注针法,建立针灸时间医学 马丹阳 擅用“天星十二穴” 窦汉卿 擅用“八脉交会穴” 元 《十四经发挥》 滑伯人 将任、督和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经 针灸学术在明代发展到高潮,出现了许多汇总历代针灸文献的著作。如徐凤的《针灸大全》、高武的《针灸聚英发挥》,杨继洲在家传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增辑而成的《针灸大成》,可谓是继《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
时期 代表作 著者 主要特点 针灸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明 《神应经》 陈会 《针灸大全》 徐凤 评述了针灸手法 《针灸聚英》 高武 《针灸大成》 杨继洲 对针灸学的第三次大总结 记载经穴359个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