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论文复习备考
总体感知全文→ 搞清句子意思→ 把句子代入各处→ 联系前后文意思→ 注意句子间的逻辑联系→ 注意衔接性词语→ 注意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 归位后默读,看是否连贯 分析方法 (三)材料的再认识 感恩精神不仅使得我们的民族具有了敬畏自然、不忘先祖、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他人、热爱祖国的良好传统,还使得中华儿女崇尚和认同我们民族的文化价值,认同中华文化的统一性;还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09海淀二模】23.下面这句话摘自本文第⑥段,它阐述了感恩精神对我们民族的重大意义。请你从文中再提取相关信息,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对“意义”的阐述补写完整。《感恩—中华民族美德的重要表现》 复习建议 (1)教给学生一些读议论文的具体方法: 例如:设问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概括段意可以注意:段首句和段尾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 关注一些提示性词语:所以、因此、由此看来、可是…… (2)无论阅读哪一种问题,都要养成在文章中勾画重要句子词语的习惯。 (3)专项训练与整体训练相结合 (3)注意答题卡与试题之间的提示统一关系 资料包 2007 2008 2009北京中考试题 2008北京各区模拟试题 2009年北京各区模拟试题 2009年全国中考试题 wyr7701@126.com 如有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 【08北京】21.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无题目) 示例分析1 ③其实,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而青史留名。↓岳飞虽被奸臣所逼却仍精忠报国的忠诚;司马迁虽身负大辱却为民族修史记事的坚韧;荆轲明知赴死却不违一诺的诚信;布鲁诺宁愿被教会处以火刑,也不改捍卫科学真理的无畏;马克思虽然一生多次被各国资产阶级政府驱逐,但决不放弃对伟大理想追求的执著,他们的这种高尚人格正是从事惊天伟业的基础。↓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正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的人物。 段首观点句 【07北京】22.请你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创新不言败》 示例分析2 ⑤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复句式的观点句 【09北京】18.请按照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俯而学与仰而思》 ①科学的学习方法 ②常用的学习方法 ③联系实际的方法 示例分析3 ①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特别警示世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今天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应致力于学会什么;不只是需要明确学什么,更应当知道怎样学,要用【乙】去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一种【丙】。 内在的逻辑联系 照应 某一段的论证过程 段首非观点句 【09东城一模】24.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收入”与“付出”》 示例分析1 ⑤岂止读书如此,工作也一样。美国工人可能自己去上夜校,拿到文凭,就要求加薪,不满意则跳槽。表现看,糟透了,但是有人从我这里跳到别家,也有别家栽培的跳来我的公司。结果人才交换,大家都进步。日本公司则不一样,员工到一定时候,公司会安排进修、安排出国,届时又调回国,按部就班地升迁,一干一辈子。正因为他们以公司为家所以能牺牲奉献、尽忠职守。可是台湾的工人,没学到人家的优点,却学到缺点,他们希望有日本公司的照顾,却没有日本工人的忠诚;他们要求美国式的自由,却没有美国人的自觉。可见, “收入”与“付出”常是相对的。当我们拿起一项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 段首过渡句 【09海淀2】25.请简要分析第2段的论证过程。《让过失成为机遇》 示例分析2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过失之后,能开动脑筋思考,从中得到启迪,过失就有可能转向反面。一位德国工人因弄错配方而生产出一大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心情沮丧的同时,他认真思考能否在过失中有所发现。最后,他发现这些废纸吸水性能极强。他将这些废纸取名为“吸水纸”并投放市场,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从过失中走出来的成功者。丹麦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不小心打碎了花瓶。母亲告诉他花瓶不能白白打碎,要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此后,男孩只要打碎东西,都要小心捡起碎片并思考比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