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声色光影舞 - 国文学科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之声色光影舞 - 国文学科中心

PAGE PAGE 1 經驗分享(一)之三 閱讀之聲色光影舞 北市第一女中陳美桂老師 摘要: 從文字閱讀延伸,捕捉生活中的聲色光影舞,並啟發學生思維及情感的深度與向度,一直是我從事人文教育的理念。在多元閱讀的時代,紙本文字的開啟已非唯一的閱讀管道,透過音樂、繪畫、攝影、電影、舞蹈等多元藝術媒介,找到與文字「互文」的樂趣,使得美感經驗多重的架構,創造出人文藝術的真實心靈,是提升教育品質的重要工程。 多年來,我在此方向的開發與探索,有許多實驗性的作法,如:專題課程「如詩的芬芳」談張藝謀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與《詩經》的互文;專題課程「一千五百萬個掌聲--台灣的舞蹈世界的雲門」談小說家林懷民與舞蹈家林懷民;專題課程「詩未央歌未央」從校園民歌談詩與樂的結合;專題課程「一則關於時間的流動詩學」談侯孝賢的電影《咖啡時光》與朱天文的電影文本。專題課程「從懵懂至成長A time to live , A time to die」談侯孝賢《童年往事》電影敘式散文詩。此外,藉由推薦及帶領學生參觀市立美術館「鈞特葛拉斯詩與畫特展」以及亞洲藝術中心「墨深境遠2008高行健新作展」,了解諾貝爾文學家藝術創作的多元文化心靈;並利用台北的蓬勃藝文盛會:國際詩歌節、女性影展、城市電影節、金馬影展、新聞攝影展、雲門舞集演出……在不同藝術領域的探觸下,學生因此翻閱相關的文本。2007年台北國際詩歌節的主題為「每一種藝術的邊界都是詩」,其實我們也可以擴大為「每一種美學的邊界都可以成為閱讀」。 近年來,臺灣的教育體制已有所變革,最新的教學方案中,已上路的國中小一貫課程,將教學分為七大領域:語文(含本國語文與英文)、健康與體育、數學、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以及綜合活動。而高中國文教學,亦將朝向多元整合的方向進行,如何結合「語文」與「藝術與人文」兩大領域,是我多年努力的目標,從「閱讀之聲色光影舞」實驗中,回應文化多元越界的現象,試圖發覺閱讀心靈建構的可能。 前言: 以敏銳觀察著稱的美國作家艾克曼在《心靈深戲》(Deep Play)一書中,強調擺脫目的性的沉重包袱,為遊戲而遊戲的生活態度,作者自由自在地穿梭於極地探險與童年被窩之間,不僅使人臻於精神之極致狂喜,更是人類創造力的豐富源泉。而「閱讀」,也當屬於「心靈深戲」的一種活動。 在深戲的寶貴時刻中,我們擺脫自我意識、讓時間的流動終止,只靜靜地坐在絕對的情境中,凝視著宇宙間平凡的奇蹟。我們帶著天真的期待,思索人生的形形色色及其背景。我們感受到的是對整個創造大業情感洋溢的好奇心,我們只覺得到啟示和感謝。……這種深戲的時刻並非突如其來,可能有十數種路徑引導你到那兒。(《心靈深戲》P.48) 艾克曼進一步闡釋,一般的遊戲和深戲的差別,一般的遊戲有多種形式、多種目的,但只是為遊戲而遊戲;如果遊戲成為你生命的重心,為你帶來欣喜若狂的感受,那麼它就成為「深戲」了。就如同作家王文興回答「為何寫作」時說:「我,為自己寫作,所為的純是寫作當時的充實感。寫作可以使一天中,工作的二、三小時,化為更有意味的二、三小時。」(《書和影》P.181)其實,相對於「寫作」,相信閱讀的工作亦然。 而我從年輕時開始,做為一名樂於追尋「心靈深戲」的讀者,並純粹享受當下充實的快樂,讓一天的生活中擁有「更有意味的二、三小時」,並逐步擴展,帶著中國人文「游於藝」的精神,經常穿梭在文字、聲音、色彩、畫面、影像、肢體舞動之中。誠如導演侯孝賢說:「電影要從非電影處來。」如果就此延伸下去,「閱讀,有時,也要從非閱讀處來。」從自身的經驗出發,並以多年的生活驗證,如我這樣一名讀者,隨時將「心靈深戲」的愉悅,分享給學生。於是「閱讀」所延伸的「聲色光影舞」就成為我閱讀教學或引導學生進入藝文生活的途徑了。 阿根廷作家曼古埃爾在《閱讀地圖》一書中提到,小時候的閱讀是進入書中,長大後的閱讀卻是在書外觀望,身為一名高中國文教師,且為實際的閱讀者,永遠有一種姿態:好奇、探索、仰望、且微笑,在接觸文字時如此,再擴大藝文的涉獵時亦如此,原本是利用課程的誘發,在學生眼睛亮著的時候,跟她們分享近來的「藝文發生現場」。利用照片拍攝與ppt的媒材,讓一些人物、聲音、畫面、場景,出現在課堂中。所以我的學生常看到老師「採花釀蜜」的過程,甚至帶她們走出教室聽演講、看電影、觀表演、賞畫展,浸淫濡染,國文課超鐘點的運用,不知不覺便已達成。不時有學生傳來的簡訊:「前些時候買了王文興《書和影》、林文月《寫我的書》、李奭學《經史子集》,就是設想,看以後會不會在那樣界域裏。」、「月影幽微,落在短牆上/躡足像鄰居的白貓沿丁香枝頭行走(楊牧方才過了子夜),啊!我終於懂得『楊牧障礙』了!」這是文字的閱讀;「Dear美桂,看《黑澤明的電影充滿強悍力量和人性光輝》大陸央視紀錄片,我第一次接觸到黑澤明的電影畫面,頗為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