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阳明篇
二 阳明篇
阳明者,躯壳之内,水谷道路,始于口而终子二阴,六腑部位之术语也。《灵
枢》阴阳系日月篇:两火并合,故为阳明。肠胃篇: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
唇至齿,长九分。口度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
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
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
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
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傅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
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营
卫生会”篇: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
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
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
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本脏”
篇: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素问》“六节脏象论”:胃、大肠、小肠、三焦、
膀胱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难经》第三十五难: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大
肠者,传泻行道之腑也。胆者,清净之腑也。胃者,水谷之腑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小
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谓青肠,胃谓黄肠,膀胱谓黑肠,下焦之所治也。本论列口苦及
黄疸、小便不利之证治于阳明篇者以此。阳明为阖,《难经》第四十四难:七冲门何在?
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
下极为魄门。阳明之官能主吸纳水谷之精微以养身,七门以闭为常,故曰阖。六元之燥气
主治之。水谷乳糜经肠胃而成糟粕者,由阳明燥气之所化也。若燥气太过,则大便硬,燥
气不及则便溏泄。凡食饮不节,起居不时,六腑失和者,皆为阳明病。《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太阴阳明论”: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食饮不
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其受病之部有口、张路玉《千金方衍义》:齿者,骨之余,属
肾,而实阳明所司。本论: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三阳合病,口不
仁,面垢。阳明病,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咽、《灵枢》“忧恚无言
篇”:咽喉者,水谷之道也。《素问》“太阴阳明论”:咽主地气。本论:阳明病,但头眩,不
恶寒,故能食;若咳者,其人必咽痛,不咳者,咽不痛。《伤寒论本旨》:阳明中风,口苦咽
干,以热由胃上咽而至口,不涉于肝,故无目眩,与少阳以此为辨。上脘、《灵枢》“四时
气”篇: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本论:
宿食在上脘者,法当吐之,宜瓜蒂散。胃、《灵枢》“平人绝谷”篇:胃大一尺五寸,径五
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
出其精微,慓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素问》“五脏别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
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逆调论”: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
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也,其气亦下行。
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黄竹斋曰:胃及主
宰言语之神经,其中枢皆在延髓。胃有宿食而气不和,卧时大脑虽休息,其延髓受直接之感
触,而发无意识之言语,所谓谵语也。本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病,不吐不下,
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寸口脉数而滑者,此为有宿食也。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者,
不可与水饮之,饮则必哕。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下脘、《灵枢》“胀论”:
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
也。胃下脘,近世生理学谓之十二指肠。胃五窍者,上通咽为贲门,下通小肠为幽门,余三
窍则傍通胆、脾及三焦也。胆腑、《难经》第四十二难: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
盛精汁三合。《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
呕胆。本论: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
便难也。阳明病,脉浮而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不
可汗、下、温针。心中懊 ,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
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阳明病,但头汗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驼峰500重载无人机产品介绍.pdf VIP
- 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培训课件-(2).pptx VIP
- 2025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考点速记20页.pdf
-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面向社会招聘93人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SYNSPEC PM型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说明.ppt
- 从去思碑到言行录-元代士人的政绩颂扬、交游文化与身分形.pdf
- 赢利-未来10年的经营能力-读后感.pptx VIP
- 一次函数存在性问题(菱形).docx VIP
- 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肠道感染的措施.pptx
- 2024年2月贵州省2024届高三大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