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生犯罪案例的
【中学生犯罪案例】关于中学生违法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一、问题的提起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问题,且犯罪趋于低龄化。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各国都有专家研究预防措施和对策。我国也于99年6月28日颁布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此问题已提到相当重视的程度。我们上海地区在控制青少年犯罪率,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隐患不少。除社会上那些腐朽、丑恶的现象对青少年的毒害外,青少年的不健康心理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大隐患。据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调查,目前有12%的青少年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中的负面影响,有相当部分的青少年产生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其中部分青少年因为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疏通,在某种因素的诱发下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成长发展的重要年龄段。因此,研究在校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预防未成人违法犯罪,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二、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为研究此课题,我到上海市少年管教所作了上海市在校生犯罪情况专项调查,调查年限从95年1月1日起至99年12月1日,在校生犯罪人数共257人,其中暴力型119人,财产型106人,淫欲型25人,其它7人。这个数字不包括送劳动教养的和工读学校的学生,更不包括在校学生中已走上违法犯罪边缘或已违法犯罪而未被发现的人数。
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它本身的特点。据有关资料及在与管教干警的交谈中获得的情况,结合有轻微违法行为的中学生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主体的团伙性。这是指中学生为了某种心理寄托或满足某种非份欲望,由几个或更多的人组成某个团伙而进行违法犯罪。这种违法犯罪团伙,一般来说,组织过程比较简单,往往是临时的,比较松散的,其解体形式更为简单,更具随意性,有的甚至会因为一句话发生争吵而反目为仇。
2、行为动机的单一性。大多数违法犯罪的中学生只有一个动机,追求一个目的。有的是为了获取财产而进行盗窃,有的是为了报复而行凶。
3、行为过程的突发性。大多数违法犯罪的中学生事先并无明确的侵害目标和行动方向,受到某一事态的强烈刺激后,遂实施违法犯罪的特点。
4、行为手段的残忍性。这是指违法犯罪的中学生处于易冲动的年龄段,法律意识谈薄,有时甚至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为泄私愤不计后果。
三、目前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
案例1:今年暑假三位初中女生因无聊到某舞厅玩,碰到年龄相仿的一群青少年,为首的是女孩A某,因一言不合,A某指使随她来的几个男少年,劫持三位女生到某宾馆进行轮番殴打折磨,其中一女生在A某的同意下还遭到了强暴,手段令人发指。
这一案例突出了青少年犯罪的突发性、团伙性、动机单一性和手段残忍性。追溯他们犯罪的原因,A某父母离异,她曾混入社会后受骗失身。随后破罐破摔,成为害群之马中的为首分子,称王称霸,惹是生非。三位受害女生也开始出入舞厅,追求高档消费,她们有的缺乏家庭温暖,有的缺少管教,自我保护意识差,到舞厅寻刺激,嘴巴不饶人,终因势单力薄而受害。从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差,在心理尚未成熟的前提下,受到外界不良的因素侵蚀之后,意志颓废,又有虚荣心理作祟,想在同伙面前“扎台型”,往往容易不计后果,做出令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案例2:某一中学生在上学路上骑自行车撞倒一老太,他开始表现不错,即送老太进医院,并表示愿赔偿医药费。经交通警察处理,裁定赔偿经费后,老太的丈夫逼他再增一倍赔偿费。该生的父母是瞎子,经济拮据,他被逼后想不通,用酒把自已灌醉,产生了“杀死老头”的想法,借着酒胆,他冲到老头家用榔头砸死了老头。
上述案例纯属突发事件。该男生平时并无劣迹,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也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偶发事件中,他们往往意气用事,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容易想不通而走极端。
案例3:某高一女生与邻居海员谈恋爱,当海员出海后又遇到另一俊男追求,她沉迷这一男子,不听父母劝告,并逃学。该男青年把她带到表哥嫂处过夜,当晚,男青年翻出表哥家的2万多现金,她未作阻止,第二天逃离后挥霍游玩。回家被抓后男青年推说自已有前科,要女生顶罪。审判时,男青年把全部责任推到该女生身上,致使女生重判,二审时,女生才说出实情而改判。
此案可以看出,由于受年龄、文化水平的制约,未成年女性认识客观事物往往凭自已的主观愿望片面地认识问题,有时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和世界观。女生的心理,尤其是早恋的女生往往执迷不悟,对劝告无动于衷,又表现出对异性的盲目崇拜,依赖性强,缺乏辨别能力,她们涉世未深,容易受骗上当。
案例4:少年犯B某原是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几分之差未考取重点高
文档评论(0)